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雾的名言

雾名言

16.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碣石:碣石山,六朝时已没入渤海中。潇湘:二水名,二水在朝南零陵县合流,合称请湘。这里碣石、潇湘代指塞北、江南。这两句大意是:斜月西沉,终于隐藏到茫茫的海雾中去了,在一片暗淡的夜色中,江南塞北之间的道路无穷无尽。《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诗,它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生、月升、月高、月斜、月落为顺序,描绘了人间的良辰美景和离别相思的痛苦。这两句写月落时的景色,在迷离恍惚的夜色中融进了远隔两地的游子思妇的离愁。所以全诗紧接着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收尾,抒发了夜色将尽而离愁无穷的深沉感慨。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17.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

唐·杨凭《春情》。这两句大意是:江南静春的春天云雨不断,不知几日才能放晴,春雨有时绵绵如丝,有时蒙蒙似雾,虽不淋人,却能沾湿衣裳。这是一首写惜春之情的诗。全诗是:“~。三湘二月春光早,莫逐狂风缭乱飞。”这两旬以丝、雾比喻微雨,雨之轻细、迷蒙、湿润尽见。宋僧志南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能受到后一句的启迪。

唐代诗人 杨凭 《春情》
18.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唐·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韦南踱冰:南陵(今湖北甫陵县)县令韦冰。宁期:哪里想得到。这两句大意是:哪里料想到我竟有幸遇赦,又忽然在此遇见相会无期的长安故人,我简直惊喜得茫然如堕烟雾之中。李白在长流夜郎途中遇赦东还,在江夏(今湖北武昌)遇见当了南陵县令的长安故友韦冰,惊喜而作此诗。~两句把诗人绝处逢生,骤逢故友,喜上加喜,因事出意料之外而一时恍如梦境的迷惘心态,描写得十分生动。

唐代诗人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19.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这两句大意是:春天水涨,人坐舟中起伏不定,如在天上云间;年老眼昏,看花犹似隔着薄雾。大历五年春,杜甫在潭州,有感于年老体弱,仍飘泊万里,遂作此诗。前句说春水弥漫,人坐在船中,云映在水底,随着波浪的起伏,就像行走在天上。后句说自己老眼昏花,看花就像隔着一层云雾一般,这两句从生活感受中来,写得十分真切;特别是后一句,可用以表现衰老的情态。

唐代诗人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
20.不知香雾湿人须,日照须端细有珠。

宋·杨万里《晓雾》。这两句大意是:雾气润湿了人的胡须,却浑然不觉,太阳一照,才发现胡须尖上有细小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写雾湿人须,观察颇为细心,描绘也真切。“香雾”一词由杜甫《月夜》一诗化出,体现出作者对雾的喜爱心情。可用来描写早晨的雾气。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晓雾》
21.满城烟霭忽然合,隔水人家恰似无。

宋·杨万里《碧落堂暮景辘轳体》。烟霭(ǎī蔼):像浓烟一样的雾气。这两句大意是:满城的浓雾转眼问合拢来,对岸的人家全都见不到了。从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大雾,不直言雾浓,而写“隔水人家恰似无”,这种景象自然是雾气遮掩视线所致,这就使雾的形象真切可感。可用来描写大雾。

南宋诗人 杨万里 《碧落堂暮景辘轳体》
22.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宋·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幔(màn慢):帐幔,这里喻雾幕。含态:作出种种姿态。这两句大意是:忽然天气放晴,青山把雾幔卷了起来,白云还在作着各种恣态,仿佛给山石披上一件轻纱般的云衣。诗人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雾消云浮的山景,形状毕肖。写山间云雾之景可作参考。

宋代诗人 王庭珪 《二月二日出郊》
23.树林隐翳灯含雾,河汉欹斜月坠空。

宋·王安石《季春上旬苑中即事》。隐翳(yì义):遮掩。河汉:银河。欹(qī妻):倾斜。这两句大意是:地面上树林掩映隐约可见,朦胧的灯光笼罩于晓雾之中;天空中银河倾斜,月亮从长空向下坠落。从地面景色与天空景色写黎明的来临,景象逼真。“灯含雾”三字颇为新颖。可用来描写黎明景象。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季春上旬苑中即事》
2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星河:银河。转:指银河在空中转动位置。这两句大意是:夜色将尽,天连着云,云连着雾,曙光在满天云雾中微微露出;天河渐转,千帆竞渡,充满生机的白昼即将开始。李清照是束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而这首词意境开阔,气魄宏大,笔力刚健,表现出豪放的词风和女作家健朗的气概,在作者的词作中不可多得。可用来描绘拂晓景象。

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渔家傲》
25.牡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

宋·寇准《句》。杜鹃啼血:杜鹃啼声凄惨,初夏时常昼夜不停地叫,相传鸣至出血方止。梅黄雨:夏初梅子黄熟时下的连绵阴雨,叫“梅雨”、“黄梅雨”。这两句大意是:初夏时节杜鹃悲啼,鲜血染红了遍地落花;梅子黄熟时分,阴雨如烟似雾,下个不停。暮春时节正是杜鹃啼鸣之时,也是落花之时,把遍地落花说成是杜鹃啼血化成,联想丰富,也符合节令特征。以雾状雨,正写出梅雨的特点,十分恰切。

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准 《句》
26.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

宋·葛长庚《晓行遇雾》。这两句大意是:时已拂晓,茫茫夜雾将要散去,忽无忽有;雾去时春山显现,好像近在眼前;雾来时春山隐没,又遥遥不知所往。写作需要生活。作者晓行遇雾,有了真实的生活感受,所以才如此生动地描绘出“晓雾”的特征,使人如临其境。描写晓雾可作参考。

南宋道士 葛长庚 《晓行遇雾》
27.风如黑雾奔腾急,浪比银山簸荡多。

清·沈受宏《渡海》。簸荡:摇晃动荡。这两句大意是:海上狂风奔腾呼啸,直刮得天昏地暗,把银山一般的海浪摇荡着掀入空中。以“黑雾”比喻急骤而挟带水气的海风,以“银山”比喻巨大的白花花的海浪,皆自然贴切。可用来描写海上的狂风巨浪。

清代学者 沈受宏 《渡海》
28.连峰接岫,竞远争高,含霞卷雾,分天隔日。

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地部六“九疑山”条。岫(xiù袖):峰峦。这几句大意是,峰峦连接着峰峦,一个个竞争着比高试远,峰项含着云霞卷着雾霭,分隔了杲杲红日与湛湛青天。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境内,盘基数郡之界,峰秀数郡之间,山罗九峰,各导一溪。~几句描述了九疑山群峰的高峻连绵,叠嶂重峦,霞蔚雾集,隔天蔽日,十分壮观。作者用骈文笔法,把高大的九疑山如画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既有地理上的真实,又不乏文学上的夸张,确为优美的山水游记,可用于描写山景。

宋代学者 李昉 《太平御览》
29.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三国·曹操《龟虽寿》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 《龟虽寿》
30.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原名陈喆,台湾女作家 琼瑶 《在水一方》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笑的名言

下一篇: 王阳明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