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雾的名言

雾名言

1.雾重城如漆。

清·黄遵宪《重雾》。本句大意是:大雾弥漫.城中漆黑一片。以“如漆”形容雾气之重,比喻贴切。可用来写城中大雾。

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 《重雾》
2.披云雾而睹青天。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睹:看见。本句大意是:拨开云雾始见青天。云开雾散,始见青天,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一般用于含冤受屈之人在得到平反昭雪后抒发个人的感慨;也适用于表明透过现象的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作者在此用了动坷“拨”,表明云雾的散开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动的。云雾“拨”了才散,说明只有分析、清理各种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只有重新甄别、审理,才能使含冤受屈之人重见天日。可以此二句形容重见天日,或看清事物的本质。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3.稻草生火烟雾多。 弗洛里奥
4.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这两句大意是:隔着一层雾看花,朦朦胧胧,像中间隔了一层似的。这是作者化用了杜甫《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来花似雾中看”的诗意,杜甫原是形容老眼昏花,王国维化用来品评姜白石的写景之作。这句话可用于文学批评,也常用来比喻对事物看不清晰。

国学大师 王国维 《人间词话》
5.雾露臆荚孽滩不分明。

晋·清俪曲辞《子夜歌四十二首》其三十。雾露:偏义复词,即雾。芙蓉:即荷花。芙蓉与“夫容”谐声。莲;与“怜”谐声。怜,爱。这两句从字面看,大意是:雾气笼罩着荷花,朦朦胧胧看不分明。从谐声看.是写一个爱得炽烈的女子,埋怨她所爱的人态度暧昧.大意是:雾气使你的面貌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你到底爱不爱我。这两句明写景物,实写爱情。谐声设喻,语意双关,充分表现了民歌的本色。这种艺术手法在今天的写作中仍可借鉴。讲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也常举此名句为例。

《子夜歌四十二首》 《子夜歌四十二首》
6.高岩迸似珠,半壁洒如雾。

唐·裴士淹《游石门洞》。迸(běng蹦):喷射。这两句大意是:瀑布自高耸的岩石上喷射下来,好像无数颗亮晶晶的珍珠;瀑布在半山腰上洒落着,飞溅着,又似蒙蒙白雾。以“珠”“雾”比喻捶布迸溅之状,贴切生动。可用来描写瀑布。

唐代诗人 裴士淹 《游石门洞》
7.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

唐·孟云卿《汴河阻风》。这两句大意是:白雾蒙蒙,似有鱼龙的气息;黑云重量,变幻出牛马的形状。见河上白雾,觉得有鱼龙之气;见黑云变幻,似见牛马之形,富有想象力。前句可用写雾,后旬可用来写云。

唐代诗人 孟云卿 《汴河阻风》
8.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

唐·刘禹锡《九日登高》。世路:人间处世之路,喻仕途。君门:帝王之门。这两句大意是:人间的处世之路像险峻的山河一样险恶,帝王之门笼罩着浓重的烟雾,仕途风波变化莫测。在封建社会,人心难测,处世艰难,而朝廷之上政治风云变幻,更如浓重的烟雾,深不可测,这两句以“山河险”,“烟雾深”来比喻处世之难,官场之险,令人惶恐,令人惊心。这种以物象表人情的方法可以学习。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九日登高》
9.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蚩尤:神话传说中能造雾的神,这里用作雾的代称。蹴(cù促)踏:踏。这两句大意是:二大雾充塞寒空,崖谷间的山路被雾打湿后溜滑难行。“蚩尤塞寒空”用的是修辞学上的借代格,借代构成的基础是借体和本体的相关性。传说中蚩尤能造雾,“蚩尤”与“雾”密切相关。“蚩尤”是借体,“雾”是本体。在上面这句话中,借体出现.本体未出现.但读者一看便知道借代的是什么了。

唐代诗人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唐·杜甫《发秦州》。磊落:错落众多。这两句大意是:在那高高的九无之上,明月悬挂,众星错落,云雾飘浮,苍苍茫茫。诗句描绘了一个星月高照,时有云雾飘浮的夜空,既阔大而高远,卫苍茫而疏淡。可用以写高天云月。

唐代诗人 杜甫 《发秦州》
11.断露时通日,残云尚做雷。

隋·杨广《悲秋诗》。断雾:断断续续的雾气。通:透出。残云:雨后空中尚未敢尽的云片。这两句大意是:秋目的阳光从断续的雾霭中透射出来,发出惨淡的光亮;秋雨之后,残云尚未散尽,从天边还传来隐隐的雷声。写秋天的薄雾残云景象可作参考。

隋朝第二代皇帝 杨广 《悲秋诗》
12.风断阴山树,雾失交河城。

南朝·粱·范云《效古诗》。阴山:今黄河河套以北,大漠以南山脉的通称。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这两句大意是:风卷黄沙蒙蒙一片,阴山山脉的树木被风沙折断;大雾弥漫,不辨东西,边城交河也消失在茫茫浓雾之中。写西北边塞风光可以引用。

南朝文学家 范云 《效古诗》
13.崚嶒忽在下,衣襟带云雾。

明·顾璘《度枫木岭》。崚嶒(língcéng灵层):山势高峻。这两句大意是:登上枫木岭,忽然发现高峻的山峰都落在自己的脚下,再看自己的衣襟上,竟挟带飘绕的云雾。不言自己登山,却说高峻的山峰“忽在下”;不说自己置身于高山云雾之中,却言衣襟上“带云雾”,则登上极高的山岭已在不言之中了。这样写有意趣,诗味浓,避免了一般的平铺直叙。此诗的意境,写登高山时可作借鉴。

明代官员、文学家 顾璘 《度枫木岭》
14.黄色的雾在窗格上蹭它的脊背。英国诗人 斯·艾略特
15.丹霞皱月雕红玉,香雾凝春剪绛绡。

元·郝经《月丹》。月丹:山茶花的别名。绛绡:大红色的丝织物。这两句大意是:红山茶像是用红霞镶嵌的皱折的明月状的红玉,(那含香透亮的花瓣)像是香雾凝结着春光沾在剪出的红绢上。奇思妙想,比喻新颖。用丹霞、明月、玉盘、香雾、绛绡这众多的意象一股脑儿地形容山茶花,把红山茶写得很美,形状、色态、质地、透亮度、芳香味都一一写了出来,读之争人倾倒。

元初名儒 郝经 《月丹》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珍爱生命的名言

下一篇: 关于神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