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诗》:指《诗经》。达:通达,通行不变。诂(gu古):原义是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以标准话解释方言字义,此处是解释的意思。本句大意是:《诗经》中的诗并没有通行的、一成不变的解释。由于各个时代评论者的立场、观点不同,或所持的批评方法、批评标准不同,或审视的角度不同,因而历来对《诗经》中许多诗篇内容的解释颇不一致,甚至截然对立。现在这句话除了可供引用说明对《诗经》中的诗篇不必强求作一成不变的解释外,也可引用说明对其它文艺作品,亦应允许读者发挥合理想象或联想,作独到的理解和评价。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宋·欧阳修《定风雅颂解》。情性:指真实的思想感情。本句大意是:诗歌出自于人们的真情实感。本名句可供引用说明不仅诗歌,时且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或用于说明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都能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性格。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定风雅颂解》宋·陈与义《定风波》[九日登临]。题诗:作诗。好句:指感情欢愉的句子。本句大意是:多病的人写出诗来,自然没有轻松欢快的句子。这句虽是作者自言其身的,但也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可供说明作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对作品的影响。
宋代诗人 陈与义 《定风波》唐·房玄龄《晋书·孙绰传》。掷:投,扔。金石声:指语言铿锵有力,读来和谐响亮。这两句大意是:(作品中的语言)扔到地下,应当发出类似钟磐般的声响。大石坠地,铿然有声;金属相击,丁冬作响。且古代有用金属和石头做成乐器的,如钟、磐等。晋人孙绰曾作《天台山赋》,文辞优美,声调铿锵-范荣期看了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指出好的作品应当具有的语言特点。可供论述在文学创作中除要求内容充实外,还应力求语言准确有力,悦耳动听;也可引来赞美某些文学作品语言铿锵有力,和谐响亮。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孙绰传》唐·司空图《诗品·含蓄》。著:同“着”,写下。风流:风韵,风情、指作者希图表达的意思或情感。这两句大意是:字面上虽不留一丝痕迹,但却饱含着超逸美妙的神韵,意趣无尽。古人用诗文表情达意,是讲究含蓄蕴藉,即把自己意欲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深地隐藏在铸文中,虽不在字面上直接流露出来,但又能使读者在阅读时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得到,领略出无言之妙。因而,“~”往往是诗人词人们毕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可供论述诗文创作忌浅直、贵含蓄时引用,也可引用以评价与赞美某些委婉含蓄的诗词作品
晚唐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 《诗品·含蓄》宋·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序》唯有千变万化而不盲目苟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创新而不随从。
南宋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 《〈江西诗社宗派图〉序》清·沈德潜《说诗啐语》。这两句大意是: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作者的性情面貌,人人都不一样。这两句说明每个作家的作品都各具风格,各具特色。作者在这两句之下举例说:“读太白诗,如见其脱屣千乘;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李白的诗歌反映了作者蔑视权贵的精神,因此读李白的诗,就像见到他把达官贵人看作丢弃了的鞋;杜甫的诗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胸襟,因此读杜甫的诗,就像见到他感事伤时。由此可见,作家的胸襟抱负,思想性格,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有决定性的作用,
清代诗人 沈德潜 《说诗啐语》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少:指语言简练。总:总括。这两句大意是: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这两句的原义是赞美《诗经》的语言虽极其简练,却具有根强的表现力的。在这两句之前,作昔还举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这里的“灼灼”、“依依”、。喈喈”、“##”等,确实是“以少总多”,把桃花、杨柳之状貌,黄鸟、草虫之声情,绘声绘包地刻画出来了。现在可引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言简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赞美某些作品的言约义丰。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气:气质,气势。神:精神,神韵。好的作品,要求气势顺从意旨而畅通,做到神韵与意境融会合一。
明代文学家 王世贞 《艺苑卮言》清·刘大櫆《论文偶记》。备:详备,多。本句大意是:文章中须用众多而恰当的虚字,淋清尽致地表达思想感情,才能做到神态毕出。~是写文章的经验之谈。常言说:实字表意,虚字持情。上古时期,文字产生不久,实字多,虚字少,所以《尚书》的文字就佶屈鼙牙,艰涩难懂。到了孔子时,虚字多了,之、乎、者、也、矣、焉、哉大量运用,所“以《论语》中无论写景,记人、议论、抒情都生动传神,曲尽其妙。文学史上的大家名著,都善于运用虚字,更是不用多说。此句可用以说明虚字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文人 刘大櫆 《论文偶记》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芙蓉:荷花的古称。这两句大意是:像刚刚长出清水而开放的荷花,具有无然的妩媚风韵,毫无人工雕琢妆饰的痕迹。李白以形象贴切的比喻,赞美了韦太守诗文的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对诗歌的美学见解与追求。纵观李白的全部创作,也可以看出诗人确实身体力行,实践了自己的这一主张。可供论述诗文创作应力求语言清新自然时引用,或用于赞美某些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假雕饰。
唐代诗人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唐·李白《古风》其三十五。丑女:指西施东邻的丑女子。效:模仿,学习。颦(pín频):皱眉头,这里指西施微蹙蛾眉的美态。这两句大意是:丑女来模仿西施皱眉的媚态,益见其丑,回到家里,惊跑了四邻。这两句本是李白讽刺那些亦步亦趋,只知道简单模仿,艺术上毫无创造性的文学家,认为他们的作品丑陋得就像效颦的东施一样,能把四方邻居吓跑。据《庄子·天运》描绘:越国美女西施因心口疼而常常捧住心口微蹙着眉头,病态美的样子十分姣好。东邻丑女也跟着模仿西施的捧心蹙眉,使本来丑陋的长相显得更加丑陋可怕。邻居们望而生厌,有的闭门不出,有的干脆带着妻儿逃之夭夭。这就是“东施效颦”典故的来历。于是,东施和西施,作为丑与美的典型,一直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
唐代诗人 李白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