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姚孝锡《咏芍药》。绿萼(è锷):环列在花的最外面托着花冠的叶状薄片叫花萼,一般呈绿色,故称“绿萼”。瘦:花萼较花冠小而叶片簿,故曰瘦。红苞:红芍药的花骨朵。浥:湿润。肥:含苞待放的红药又经雨露的滋润,更显得肥硕饱满。这两句大意是:春风里芍药的绿萼显得瘦小单薄,雨露后将绽的红苞更见饱满肥硕。这首小诗全文是:“~。只愁春梦断,化作彩云飞。”前二句用极工整的对句,实写春风雨露中含苞欲放的红药的意态;后二句则以想象虚写芍药开而复谢时落红纷然,飞若彩云的景象。画面美丽而生动,含蓄而朦胧,富于诗意,耐人品味。
金代文学家 姚孝锡 《咏芍药》唐·韩愈《芍药》。浩态:盛态,芍药花大色艳,酷似牡丹。狂香:异常的浓香。烁烁(shuò硕):光亮的样子。绿盘龙:指芍药枝叶如盘踞的龙。这两句大意是:过去从未见过如此盛态异香的芍药,花朵如闪闪的红灯,枝叶似绿色的盘龙。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春末夏初开花,品种众多,花色纷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早在三千多年前已为先民所种植,《诗经》上就有“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载。作者这首诗以夸张之笔写道:“~。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形容自己置身芍药花丛,就像步入仙宫天苑一般。诗人的审美感受使读者也受到感染,急欲一睹为快。
唐代文学家 韩愈 《芍药》宋·王禹偁《芍药诗》。这两句大意是:月光把千朵红药燃烧起来,夜风把芍药的清香洒满四邻。这是写初夏夜月下的红芍药。前句写繁花千朵,红艳一片,好像是月光点燃的火苗,从视觉感受上写芍药花之美。后句写初夏的夜风把清香送遍四邻,从嗅觉感受上写芍药花之香。着笔不多,却写得很有特色。
北宋诗人 王禹偁 《芍药诗》宋·王禹偁《芍药开花忆牡丹》。落:凋谢。翻:越过。红药:红芍药。这两句大意是:无情的风雨使牡丹花零落凋谢了,红芍药却越过台阶开满了朱栏。芍药花大而美丽,酷似牡丹。古人品花,有牡丹第一、芍药第二之说。每当春末牡丹花败落时,就是芍药的天下,好像芍药是牡丹的后继者。王禹偁的这两句诗,描写的正是牡丹凋谢、芍药盛开时的景色。
北宋诗人 王禹偁 《芍药开花忆牡丹》宋·苏轼《题赵昌芍药》。赵昌:赵昌观,在长安安业坊。扬州:据《扬州府志》:“扬州古以芍药擅名。”作者曾说:“扬州芍药为天下之冠。”千叶:芍药有千叶红花、千叶黄花、千叶紫花、千叶白花、千叶桃花等繁多品种,故以“千叶”代指芍药。时世妆:当今流行时妆。这两句大意是:近日扬州开遍了红色的芍药,就像姑娘们飘锦逸彩的流行时妆,自有一番风流景象。这首诗全文是:“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着薄罗裳。~”,抒写了诗人看到赵昌观的芍药而联想到扬州芍药盛开的情景,通体用拟人手法。前二句写眼前所见的赵昌芍药,宛如一群身着翠袖薄裳的少女在料峭春风中倚竹而立,风姿婀娜,这是实写;后二句联想“天下之冠”的扬州红药,此刻恐怕更像一群身着流行时妆的仙姬,韵致飘逸,风流无限,这是虚写。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题赵昌芍药》宋·秦观《春日》。春泪:指未干的春雨雨滴。这两句大意是:那芍药花上残存的雨点,好像满怀深情的眼泪;那娇小的蔷薇花,无力地攀卧在清晨的树枝上。《春日》原诗为:“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描写了雨后娇媚的春色。那芍药花上的雨点,犹如多情的泪水,发人遐想,令人不忍离去;那喝足了雨水的蔷薇,一夜间又长出了许多,娇嫩无力的新花好像躺在树枝上,令人望而生怜。诗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将雨后芍药、蔷薇的柔姿媚态和盘托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文学家 秦观 《春日》宋·姜夔《契丹歌》。相间:一个隔着一个。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到来,草色青青,一碧万顷;芍药牡丹,相间发出鲜艳的红色。这两句是描写北方草原春色的。一提塞外,人们最容易跟沙漠、荒塞、春风不度等联系起来,姜夔笔下的塞北,却春色如许,美丽似画,令人目光一新。诗句的特点是视野辽阔,气势豪迈,与那些描写小园香径、柳絮杨花的诗相比,别有一番风味。用于描写草原的春色,描写大场面的春光,较为恰切。
南宋文学家 姜夔 《契丹歌》见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山石榴:即杜鹃花。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嫫(mó模)母:古代丑妇,相传为黄帝妻。这两句大意是:在百花之中山石榴(杜鹃花)是花中的美女西施,芙蓉、芍药之辈在山石榴面前都成了丑妇嫫母。在中国十大名花中,杜鹃花排位第六。杜鹃花有映山花、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等许多别名。它种类多,花期长,五颜六色,璀璨夺目。春暮繁花似锦,夏日茂密青翠,秋冬又有色叶,四季可赏,在所有观赏花木中,堪称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的花种,因此赢得人们的喜爱。白居易尤其钟爱杜鹃,说:~”,还说过“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为了突出杜鹃花的鲜美艳丽,作者用比喻、夸张、对比、衬托等手法,产生很强的表达效果。从诗人鲜明的褒贬中,可知杜鹃花之美了。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唐·柳宗元《戏题阶前芍药》。凡卉(huì惠):一般的花卉。妍华:美丽的花,指芍药。兹:此,这。窃窕(yǎotiǎo咬朓):美好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一般的花卉都与时俱谢了,娇妍的芍药在此晨独呈丽姿,浓露中红得像醉了酒斜倚在药栏上,美好的样子似要挽留这残余的春光。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姿色酷似牡丹。春末夏初开花,花色纷呈,花型各异,古有“花相”之称。柳宗元的这首词,描写了芍药与凡卉不同的可贵之处,和芍药花在早晨、中午、夜晚的色泽、风姿与香气,很有特色。这几句写芍药在晨露中的妍丽模样,清新动人。可以此描写晨光中的芍药。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戏题阶前芍药》清·孔尚任《咏一捻红芍药》。上:添。太真:杨贵妃原名玉环,被度为女道士时叫太真。倾国笑:美女迷人地娇笑。《汉书·外戚传》李延年形容其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从此,倾国成了美女的代称。此指芍药之美。樱唇:美人小巧红润的嘴唇,此指芍药带红点的花蕊。这几句大意是:一枝芍药精神抖擞,斜倚在雕栏上好比贵妃太真;料想她也能作倾国之笑,看,那绽开的带红点的花蕊正是她小巧红润的樱唇。杨贵妃丰肌腻肤,天生丽质,是唐代美女的典型。大诗人李白就写有“一枝红艳露凝香”的名句(见《清平调词三首》),用木芍药(牡丹)的国色天香形容杨贵妃之美,最初曾博得贵妃的欢心。这里,孔尚仁反李白之法而用之,以杨太真之美比拟红芍药之美,以人比花,别出心裁。此法虽非孔氏首创,但比拟贴切,能启人联想,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清初诗人、戏曲作家 孔尚任 《咏一捻红芍药》明·德祥《芍药》。金鼎调香:用金子铸的鼎烹调芍药。芍药除有观赏价值外,还可以入药。其根性微寒,可止痛、养血。和于兰、桂五味等可作调料,有去病助食之效,故韩愈有“五鼎烹芍药”之句。宰相才:古称百花以牡丹为第一,称花王;芍药为第二,称花相。这两句大意是:玉石台阶前最宜有芍药盛开,它既可用金鼎调香助食,又具备花相之才。诗的下二句是:“莫谓人间无彩笔,写将秾艳入云台。”彩笔,喻文才;云台,台名。汉永平中,明帝追感前世功臣,曾将二十八将画在云台上。后二句大意是:莫要说人间没有画师高手,定会有人把花相的艳姿浓态画于云台,以彰其功。用拟人和用典的方法写芍药,别有意趣。
明代僧人 德祥 《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