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劲直:刚劲正直。矫奸:纠正奸行。这两句大意是:没有刚劲正直的节操,就不能纠正奸佞的行为。此二句是说:纠正好佞行为,打击邪恶势力,并非像请客吃饭拿样容易,做这样的工作,必须有勇气,有决心,有刚劲正直的节操,不贪财,不受贿,依法行事,否则很难做到矫奸止邪。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孤愤》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约一寸长,全身三十多个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仆,倒。原指马陆这种虫子死后仍不倒下,现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三国曹魏王公 魏明帝曹睿之子 曹冏 《六代论》唐·韦庄《虎迹》。白额:指虎。频频:连连。这两句大意是:老虎在夜晚频繁地到村居人家门前施虐,造成很大的威胁,而从老虎到水边喝水所留下的踪迹来看,它们已是渐渐成群,越来越多了。诗句以虎为祸,比喻统治者和社会上的恶势力残暴肆虐,有增无已,作者的愤怒、痛恨之情也跃然纸上。可用于比喻旧社会恶势力的日益猖獗。
唐代词人 韦庄 《虎迹》唐·马总《意林》引《鲁连子》。百足:虫名,即马蚿,多足纲虫类动物,长约十二公分,步肢细弱,共百余对,切断后仍能蠕动。蹶(jué绝):跌倒。持:支撑,扶持。这几句大意是:百足虫被截断后也不倒下,是因为支撑它的脚多的缘故啊!~几句中,“断而不蹶”又作“死而不僵”,这几句后来人们用于比喻有权势的人虽然死去,他的势力和影响还仍然存在。也用于比喻庞大的家业或雄厚的势力,即使明显地衰败、没落,也能支持很久。如《红楼梦》第二回介绍贾府时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唐代文人 马总 《意林》三国·魏·曹冏《六代论》。百足:虫名,又名马蚿,长寸许,体如圆筒,躯干有二十余个环节,每节生出一对脚,切断后仍可蠕动。这几句大意是:百足虽然死了还能蠕动,这是因为扶持它的脚多的缘故。这几句比喻一个有权势的人,或财力雄厚、势力很大的集团、家族,一旦人死了或集团、家族垮了,其势力影响仍然残存,因为扶持它的力量多,还会保持着虚架子,不至于立刻破产。如《红楼梦》第二回介绍贾府说:“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如先前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这几句《意林》引《鲁连子》为:“百足之虫,断而不蹶(仆倒),持之者众也”。
三国曹魏王公 魏明帝曹睿之子 曹冏 《六代论》汉·王符《潜夫论·述赦》。稊(tl提):一种类似稗子的草。稗(bai败):稗子。稊稗都是稻田的害草。惠:给以好处。奸宄(gui鬼):作乱犯法的人。贼:伤害。这两句大意是:培养稊稗,势必损害庄稼的生长;豢养奸宄之徒,势必伤害善良的人民。成语有“养虎伤身”,“养痈遗患”之说。“养虎”、“养痈”不仅伤身,而且害人。有稊稗,必然会伤害禾稼;有恶人,必然会伤害良民。梯稗和禾稼不能并存;奸宄之徒怎能和良民共处?作者通过比喻说明铲除奸宄.惩办恶人的重要,发人深省。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潜夫论·述赦》清·刘文培《南山虎》。牯(gǔ古):公牛。射日:形容老虎的目光像日光那样刺目。这几句大意是:南山上的老虎蹲踞在山顶之上,身体庞大得像公牛一样,它通宵不眠,眼睛里射出刺目的凶光,威风凛凛,即使高兴时看上去也是一副发怒的凶相。诗句表面上写猛虎踞山施威,不可一世,实际上是借喻社会上的恶势力占山为王,为害一方,其凶恶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在这里继承了古代以虎祸喻恶势力的写作方法,可资借鉴。
刘文培 《南山虎》唐·张籍《猛虎行》。上下:长幼。这几句大意是:老虎年年岁岁在山谷中生殖繁衍,不管是公的还是母的,是大虎还是幼虎,都不互相驱逐。山谷中虎窟附近有个村子,老虎就常常到村子里掠取村人的小黄牛。老虎年年繁衍不断,山村就常常遭受危害,虎害当是何等严重!这是一种人世社会的借喻。它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深广联系,利用宗族、裙带关系,盘根错节,上下勾结,霸持一方,危害百姓。比喻的运用贴切形象,可借用以表现旧社会恶势力肆虐为害的现象。
唐代诗人 张籍 《猛虎行》唐·张籍《猛虎行》。冥冥:深邃幽暗。这几句大意是:山南山北树林幽深,老虎在白天围绕树林而行,傍晚在大路上捕食生灵,山中的糜鹿都不敢有半点动静。猛虎本应出入于深邃幽暗的山林,而这里的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林而行,傍晚更在路口大施淫威。诗句表面上是写猛虎捕食危害生灵,实际是写社会上某些恶势力的猖獗。诗句用比喻的手法,再辅以对比、衬托。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恶人逞凶的现实,可作为恶人当道肆虐,良人噤口不敢言的旧社会的写照。
唐代诗人 张籍 《猛虎行》清·郁植《猛虎行》。恒:持久。踞:蹲坐。回步:却步。这几句大意是:猛虎突然出现,久久怒吼不已,不住深山老林,却到大道盘踞;月黑风高之夜,啸声分外凄厉,行人闻而却步,四野渺无人迹。老虎本应住在深山大林,而今却竟然当路盘踞,公然逞凶,威胁人类的安全,虎之祸可谓大矣!诗人以虎祸为喻,反映了当时社会恶势力公然作怒,为霸一方,祸害百姓的现实。可用于比喻旧社会恶势力的猖獗。
清代学者 郁植 《猛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