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
明·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敬畏,就会思考,思考,就会通 晓一切;敬畏就会谨慎,谨慎就会事事成功。惧:敬畏,戒惧。通微:通晓 最细微的问题。
明代政治家 张居正 《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2.我说,是我始终对新闻的现场有一种敬畏之心。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3.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当代哲学家、学者、作家 周国平 《爱生命》
4.勇气的精髓就是稳定地活着,没有丝毫的自欺,执掌着非常强大的安全感,对宇宙有一种敬畏和信赖。中国当代女作家 毕淑敏
5.权是调动支配他人的力量,威是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是基础,权是保证。威能得权,权靠威护。
6.老年有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这么容易受人耻笑。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 蒙田
7.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思考,它们越是以时时翻新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它们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德国哲学家 天文学家 康德墓碑铭文
8.在一个社会中被认为是神圣的人东西,因为它代表了价值、情感、权力或被公共的信仰赋予了使人敬畏或神圣的品性神圣的东西来自于整个社会,并被整个社会所支持。法国社会学家 迪尔凯姆
9.真正的和谐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10.七十寿辰!这是人们获得一种新的令人敬畏的尊严的幸福时刻。这时,你可以把压抑已达三十余年的故作深沉弃之一旁,无所畏惧,泰然自若地站在人生的七级顶锋向下观望,教诲他人而不会受到指责。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11.我觉得婚姻应该会更丰富长养人的内心,而不是使它更苍白更软弱,或者更懈怠。你有婚姻,但你还是会想到你的事业和职责,你的职业还是会带给你神圣感、敬畏感。华生习惯把工作说成干活:“该干活了。”工作、干活使我安静,使我内心平安。当代女作家 铁凝
12.直播,始终是一个记者的狂欢。谁都喜欢那一瞬间,肾上腺素急速分泌的感觉。忘掉一切世事。但前提是,看的,问的,是人想知而未知的。还有,懂得在何时沉默,因为事件的自然声有时胜过人的千言万语。昨天三联记者为调查十周年采访,问我从调查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是我始终对新闻的现场有一种敬畏之心。因为我自知无知----这是我所有观察和思考的起点。现场,并不代表真实。我们所能探寻到的真相,取决于我们对人和世界的认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直播!直播!》
13.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联。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个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权力,依然是一个问题。个人崇拜减少了,可对权力的崇拜,却似乎变本加厉。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上下级之间充满了太多要运用智慧和心智的相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面前,下属变得唯唯诺诺,绝对没有主见?一把手的权力变得更大,顺应领导的话语也变得更多,为了正确的事情可以和领导拍桌子的场景却越来越少。其实,是下属们真的敬畏权力吗?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可能并非如此。或许是下属们早已变得更加聪明和功利,如果这样的顺从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或起码可以避免坏处,为何不这样做?但问题是,谁给了下属这样的暗示?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幸福在哪里》
14.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这需要我们担心吗?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一切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们也终于成了一群再没有信仰的孩子。这个时候,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地奔腾。于是,那些我们听说和没听说过的各种怪异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每一个人,是制造者,却也同时,是这种痛苦的承受者。幸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呢?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幸福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