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三国志经典语录

三国志经典语录

21.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屈人:使人降服。本句大意是:兵法最可贵之处在于可以不进行战争便使敌人降服。兵法本是战争经验的总结,使用异法可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使敌人胆战心寒。如巧妙的布阵,可使敌人眼花缭乱,整齐的军容,可使敌人感到震慑;神出鬼没的战术,可使敌人不知虚实。所以,使用兵法可以取得意外的胜利,甚之可以不动一兵一卒,使敌人屈服。可以此二句说明学习和使用兵法的重要。

22.街谈巷说,必有可采。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这两句大意是:街谈巷议,一定有可采纳的内容。孔子说过“三人行,则必有吾师”,事实也是如此,人民的街谈巷议,常常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情绪,从中可以了解施政的得失,听到人民的心声。所以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有“不毁乡校”之举,唐朝人韩愈还写了《子产不毁乡校颂》,都可说明应从街谈巷议中撷取有用的成份,以改善自己的工作,获得真正的批评和建议。

23.凿石索玉,剖蚌求珠。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这两句大意是:凿开石头索取宝玉,跑剖开河蚌寻求珍珠。玉藏于石中,不凿石则不能得美玉;珠产于蚌中,不剖蚌则不能得宝珠;人才隐于百姓之中,不深入寻求则不可得人才。这两句用于比喻要深入探求和发现人才。

24.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谱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时务:客观形势。俊杰:英俊杰出之士。这两句大意是:正确认识眼前客观形势,在于英俊杰出之士。这是奉劝别人认清形势,照顾大局的名句。此话精粹、简约,话中有话,而又通俗易懂,因而使用率很高。但在后来的流传中,一般将两句合而为一,简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25.善积者昌,恶积者丧。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这两句大意是多作好事,广积善行的人,一定能顺利昌盛;多行不义,广积怨恨的人,一定要失败灭亡。俗语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作此二句的注解。~虽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还是有道理的。可以此劝诫那些行为不法者弃恶从善。

26.吏多民烦,俗以之弊。

晋·陈寿《三国志·步骘传》。这两句大意是:官吏多,烦扰百姓就多。习俗因此产生弊端。政府各级官员直当提高办事能力,以精简为宜。官员过多就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官多事少,无所事事,就会无事生非,生事扰民,百姓当然要反对。这两句用于说明精简政府工作人员的重要。

27.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晋·陈寿《三国志·邴原传》。规:准则。这两句大意是;人各有各的志向,每个人所遵循的准则有所不同。~二句告诉我们,社会上的人有不同的志向,是因为他们遵循不同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所致。其“所规”不同,则其政治态度、道德规范就不同,自然其节操、志向就有所不同,故看其志向,便知其人如何。可以此二句分析一个人的世界观与处世态度的关系,也可以“人各有志”说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不能强求一律。

28.战捷之后,常苦轻敌。

见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这两句大意是:打了胜仗后,常常苦于轻敌情绪难以消除。打了一场胜仗后,便轻敌自负,骄傲自满者,必败,即所谓“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此有远见的指挥员常常为胜利后部队中的轻敌自满情绪而发愁,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种情绪,是失败的种子,是灭亡的祸根。要防患于来然,必须警钟常鸣,常备不懈,克服麻痹轻敌思想。

29.振穷救急,倾家无爱。

见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振:同“赈”,救济。爱:吝啬。这两句大意是:行侠好义,无偿地救济穷人;急人之难,不惜倾家荡产,毫无吝惜之心。此句通过几件典型事例的罗列,表现一位侠义之士的品行。“振穷”与“救急”,“倾家”与“无爱”是两组近义词。这种近义词反复使用的写法,其妙处在于起刊强化作用,看似文繁,实则笔墨经济,形象突出。

30.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见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载刘备语。这两句大意是: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不能得到重用。言语浮夸,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靠夸夸其谈,大言欺人;或者是虚论高议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让他去做,常常是所说的与实际不相符合,办不成事。所以这种人不可重用,重用则误大事。三国时蜀国的马谡(sù粟)丢失街亭而误军机就是典型的一例。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不可重用夸夸其谈的人;也可用“言过其实”说明某人言语浮夸,不切实际。

31.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陈寿《三国志》卷59,吴主五子传一旦做了一件坏事,做过的所有好事将化为乌有。

3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33.纲范万度,永垂不朽。
34.非常之事,何得因循。
35.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戢(Jí急):收敛。这两句大意是:战争像烈火一般,该停止时不停止,必然自己烧死自己。此二句源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发动战争给别国带来灾难,也给本国人民带米灾难。若当停不停,势必像玩火者一样自己烧死自己。以此二句强调好战者必亡,具有警戒意义。

36.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西晋·陈寿《三国志》三国·阮籍《咏怀诗》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37.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晋·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机权:国家重要事务的管理权。多门:许多部门。原:“源”的本字,根源之意。这两句的大意是:重要事务的管理权由好几十部门掌管,这是引起纷乱的根源。这原是夏侯玄与司懿议论政事时说的话,意思是人事大权要集中到中央。现在用这两句话多强调要政归于一,以免政出多门。

38.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这两句大意是:蛟龙得到云雾雨露,最终将不会甘作池中之物。赤壁战后,孙权拜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不以为然,上疏劝孙权调刘备到江南,以美色、酒肉使其意志消沉,把关羽、张飞等臂膀调离,使之不能成大事。用瑜认为:给刘备土地,使他独占一方,又让刘、关、张三人凑在一起,就好像是~,一有机会就会飞走。后刘备果建蜀汉,形成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写作上此句以“比”的手法见长,以蛟龙比刘备,云雨比机遇,池中物比无大志之人。该句语言精粹,比喻贴切,暗含哲理,发人深省,很为后人乐道。

39.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谏:臣下的劝谏。这两句大意是:求取贤才如饥似渴,接受臣下的劝谏毫不厌烦。如饥似渴,可见其求取贤才的急切心情;毫不厌烦,可见其听取臣下批评和意见的真诚态度,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古之君王或今人最高领导应广开求贤之路,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和意见。“求贤若渴”已成人们口头常用的成语。

4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刮目:擦眼精。待:看待,对待。这两句大意是:读书人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东吴将领吕蒙以军务繁忙不肯读书,孙权劝他好好学习,他才开始就学,笃志不倦,大有长进,使鲁肃大为惊奇。吕蒙对鲁肃说:“~”。这句话现在还常引用,赞扬某人时间不长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有时也用作作讽刺性的反语。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书籍的名言

下一篇: 蒋方舟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