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句 > 苏轼关于马的名言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北宋文学家 苏轼 《百步洪二首》
名言解释:

宋·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百步洪:也叫徐州洪,在江苏铜山县东南二里,悬流迅速,乱石激涛,非常壮观。隼(sǔn损):一种凶猛的鸟。断弦离柱:像迸裂的琴弦飞出琴柱。飞电过隙:像闪电从空隙中一闪而过。这几句大意是:(百步洪急流中小舟)就像那兔子飞奔,鹰隼下落,骏马冲下千丈坡,又像那断弦飞离琴柱,箭头脱手而出,电光闲过空隙,荷叶上翻滚水珠一样。

四句诗连用了七种形象,形容轻舟在百步洪急流中飞速冲下的样子,是运用“博喻”的好例子。所谓“博喻”就是用多种多样的比喻,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情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它是文学的表现手法之一,西洋人称之为莎士比亚式的比喻。写作上博喻使用得得体,可以加强形象性和表达效果。

上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下一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献身的名言

下一篇: 管仲经典语录

▍更多 苏轼经典语句
1.至言不繁。

宋·苏轼《与孙运勾书》。至言:至理名言。本句大意是: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话语,不多而意明。话不在多,而在意明理明,至理名言多言简而意赅。本句可用于强调语言要精要,也可用于称赞精辟简要的语言。

《与孙运勾书》
2.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潮州韩文公庙碑》
3.人微言轻。

见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本句太意是:地位低下的人,言论主张常常不被重视。此名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等级社会中,人所起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地位成正比。地位越高,说话越起作用,甚至奉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有真知灼见,也往往不被承认。《后汉书·孟尝传》“身轻言微”与~意同。现多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说话没分量.也可用以反映一种不正常的待人态度。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4.心正则笔正。

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心正:指人的思想、品行端正。笔正:指书法纯正。本句大意是:只有思想、品行端正,下笔写字才会书法纯正。“~”本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回答穆宗问他为什么善于用笔对说的话,意思是思想纯正,没有邪念,写字就会写得纯正,合乎章法。其实“心正”与“笔正’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联系,但一个人的才识、学问甚至性格、品格等修养,往往能通过书法体现出来。如风流倜傥的人,字也多半写得潇洒飘逸;忠厚淳朴的人,字也大都写得朴实无华。作者云“~”,无非是强调作人要注意思想品德的修养,这是至今我们都应该认真借鉴的。这句可供论述书法艺术中个人品质修养的重要性。

《书唐氏六家书后》
5.用财如粪土。

宋·苏轼《方山子传》。本句大意是:把金钱视为粪土一样,随意挥霍。~与“挥金如土”义略同。可用来形容不看重金钱的人,也可用来批评挥霍浪费的行为。

《方山子传》
▍更多 关于马的经典语句
1.风马牛不相及。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
2.乘肥马,衣轻裘。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衣(yì邑):动词,穿。轻裘:轻暖的皮衣。这两句大意是: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这两句话是孔子形容他的弟子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出使齐国时坐的车辆和身上的穿戴。在孔子时代,人们穿着大袖子、直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故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乘肥马”也不能作“骑肥马”讲。到后世,骑肥马、衣轻裘已成为达官贵人优裕生活和华丽服饰的两种重要标志,如白居易就把轻裘肥马加以省略,以“轻肥”一词作为篇名,描写中唐十七宦官们的骄奢生活。“肥马轻裘”一词,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
3.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本句大意是:马蹄踏过暮春的泥地,泥中倒有一半是落花。这句不说满地落花,而说马在路上所践踏的春泥里有一半是落花,从而将静景写成了动景,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残春将尽的惋惜之情,十分美妙。我们应当注意学习这种委婉含蓄、曲尽人意的表现手法。可引用描写暮春之景或表达惜春之情。

唐代诗人 窦巩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4.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5.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宜公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