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马的名言

马名言

1.风马牛不相及。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
2.马踏春泥半是花。

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本句大意是:马蹄踏过暮春的泥地,泥中倒有一半是落花。这句不说满地落花,而说马在路上所践踏的春泥里有一半是落花,从而将静景写成了动景,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残春将尽的惋惜之情,十分美妙。我们应当注意学习这种委婉含蓄、曲尽人意的表现手法。可引用描写暮春之景或表达惜春之情。

唐代诗人 窦巩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乘肥马,衣轻裘。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衣(yì邑):动词,穿。轻裘:轻暖的皮衣。这两句大意是: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这两句话是孔子形容他的弟子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出使齐国时坐的车辆和身上的穿戴。在孔子时代,人们穿着大袖子、直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故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乘肥马”也不能作“骑肥马”讲。到后世,骑肥马、衣轻裘已成为达官贵人优裕生活和华丽服饰的两种重要标志,如白居易就把轻裘肥马加以省略,以“轻肥”一词作为篇名,描写中唐十七宦官们的骄奢生活。“肥马轻裘”一词,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
4.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天马:神马,喻杰出人才。本句大意是:(萨天锡的诗)气魄恢弘,好像天马行空,风驰电掣,不同凡俗。这是一个可用来比喻诗文风格,也可用来褒扬人物的名句。“天马行空”形象鲜明,意境空灵,颇有神韵,喻人喻物,皆能给人以美的联想。

元代文人 刘廷振 《萨天锡诗集序》
5.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快人:爽直痛快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奔跑的快马,只须加一鞭便可达到目的地;爽直痛快的人,其须一句话便可讲明真情。以快马喻快人,意新而语工。作者有意突出一个“快”字。前一“快”字乃速度迅疾之义,后一“快’字乃性格爽直之义。虽含义有所不同,然皆属作者赞扬的对象,故而先言“快马”,后言“快人”,连类譬喻,不失贴切。可用来称赞心直口快的人。

北宋禅师 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这两句大意是:边塞上的一个老头丢了一匹马,怎么知道这不是好事呢?《淮南子·人间训》说: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怎么会知道不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了。陆游《长安道》说“塞翁失马犹为福”,即本于此。这两句话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也可能因此得到好处,含有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之意。可用以说明条件转化的哲理,也可用以说明祸、福之间的辩证关系。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人间训》
7.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宜公十五年》
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9.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诗经·车攻》。萧萧:马长嘶声。悠悠:这里指旌随风飘动的样子。旆旌(pèijīng佩京):泛指各种各样的旗子。这两句大意是:马儿萧萧地长声嘶叫,旌旗悠悠地随风飘摇。这是一首记周宜王会合诸侯围猎的古诗,诗中马雄壮,车精工,人威武,旗众多,围猎的收获十分丰富。这两句专写驾猎车的马和招展的旗,从侧面描写这次围猎场面的盛壮。在古诗词中,马往往与征战、射猎结下不解之缘。以“萧萧”形容马鸣,也由此诗开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车攻》
10.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这两句大意是:只要马蹄努力奔走,即可到达长安。~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专一,再远的路程也可达到,再艰巨的事业也可获得成功。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异思迁,朝三幕四,则势必一事无成。诗句比喻贴切,我们从中可领悟到希望在于努力.成功在于坚持的人生哲理。可以此二句说明凡事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唐代诗人 岑参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这两句大意是:路程遥远,才能考验出马的脚力大小;日子久了,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好坏。现在常用~表示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能根据一时一事的表现,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也可用以说明交友要谨慎。

无名氏 《争报恩》
12.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

元·方夔《早行》。这两句大意是:早晨,开门便看到对面山上半山月色;出门立马将行,又看到庭院里满地白霜。“半山”二字下得慎到,写出晨月斜照,山峰一面受月一面阴暗,或上半部受月下半部阴暗的景象。两句由对仗句构成。“半山月”与“一庭霜”相对,一写远望,一写近看,一抬眼,一俯视,极富空感;一月一霜,霜月相映,绘成清冷的意境。而“开门”便见,“立马”又视,就有一种被这种清冷笼罩的感觉。字里行间,透露出早行的辛苦。这两句可用来写霜月之晨。如把“霜”理解成月色,也可。

宋末元初 方夔 《早行》
13.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无名氏《战城南》。枭骑(xiaoJi消计):即“骁骑”,良马。驽(nu奴)马:劣马。这两句大意是;良马在前战斗而死,劣马在后徘徊而鸣。此诗表现战争祸患,流露出强烈的反战情绪。全诗通过人、乌对话的浪撞主义形式,写出“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惨景,人称“千古诅咒战争之绝唱”。此句长于形象思维,通过骏马冲锋在前,战斗而死,劣马徘徊于后,仰夭嘶鸣,写出紧张而恐怖的战争气氛。意境十分萧索。它对后世文人创作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过深远影响,唐代诗人李白的《战城南》曾摹写过类似的诗句。

无名氏 《战城南》
14.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唐·张籍《西州》。秣(mo末):牲口的饲料。烈士:有志气的人。苟:苟且。营:营求,钻营。这两句大意是:良马志在千里,不会顾及草料的好坏;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不会苟且钻营谋求私利。两句以良马喻志士,以不念秣比不营私,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可借以抒怀明志;也可用以比喻不谋私利,临财不苟的人;还可用它赞颂远大的志向和廉洁的操守。

唐代诗人 张籍 《西州》
15.革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疾:原义是急速,这里有锐利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野草枯萎之后,猎鹰的目光显得特别锐利,很容易发现猎物;残雪消尽之时,马蹄踏在坚硬的路上,仿佛特别轻快。原诗是写打猎时的情景。这两句中的“草枯”、“雪尽”如素描一样简洁、形象。“鹰眼疾”、“马蹄轻”又富于很强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诗人观猎时的愉快、欣喜心情。可引用描写寒冬将尽时的景色。

唐代诗人 王维 《观猎》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老年人的名言

下一篇: 关于献身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