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进学解》。
投闲置散:被安置在闲散不重要的位置上。分:名分。宜:适宜。这几句大意是:动不动就遭到别人的毁谤,名誉也随着受到损害。我被安置在(国子博士)的闲散位置上,乃是我分所应得。
这是作者的自咎自责之词,其实是对自已有才德而不被重用表示不满的反语,寓否定于肯定之中,说的全是牢骚话,反话正说是一种艺术手法,运用得体,能使行文生动有趣,幽默含蓄,增强文章的讽刺力和感染力。
上一句: 白玉隐于顽石里,黄金埋入污泥中。
下一句: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唐·韩愈《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气合:意气投合。本句大意是:彼此理想志趣一致,意气感情投合。这一句和《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说的“道合志同”意思一样,现在多写作“志同道合”,用以表示朋友之间的信仰、志向及所从事的事业相同。
《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唐·韩愈《复忘赋》。本句大意是:全面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人。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说过“自知者明,自胜耆强”,韩愈此句即由此而来。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致盲目自满,固步自封;如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能经常警戒,谦虚谨慎。这句话被后世引为“自知之明”;有了这种“自知之明”,才能扬长避短,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来。
《复忘赋》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惠:通“慧”。本句大意是:外貌秀美,内心聪敏。这句在原文中是用以形容封建官僚姬妾成群,她们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成天妒宠争妍,有一定的讽刺性。现在可用以从正面形容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的人,一般用于写年轻的女性。
《送李愿归盘谷序》唐·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冯唐”句:冯唐,西汉人,文帝时拜车骑都尉,景帝时出任楚相,后被免,屈居郎官小职。武帝立,有人推荐他,时已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故史称“冯唐白首,屈于郎署。”“李广”句:李广,汉武帝时名将,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却始终投有立功封爵,最后被逼自杀。这两句大意是:冯唐老了已不能任职,李广多舛难以立功封爵。王勃是以冯唐、李广自况,说明身处逆境,才高命乖。现在可借以比喻政治上不得意而年纪已老,或很有才干却得不到提拔的人。
唐代诗人 王勃 《滕王阁序》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忍:忍心,这里有硬着心肠的意思。浮名:指虚浮的功名。浅斟(zhēn真)低唱:指与歌妓、乐工一起饮酒吟唱。斟,往杯子里倒酒。这两句大意是:忍心把虚浮的功名,换成了在歌楼妓馆中喝酒唱曲的浪漫生活。柳永是一个“才子词人”,但参加科举考试却榜上无名,落第后,他在歌楼妓馆中寻访知己,过着“偎红倚取”、“浅斟低唱”的放浪生活。他对自己的怀才不遇忿忿不平,内心是痛苦的,辛酸的。这两句就是抒情主人公的不平之鸣,反映了满腹的牢骚和酸楚。
北宋词人 柳永 《鹤冲天》唐·白居易《寓意诗五首》其一。寓意诗:等于现在说的寓言诗。地:本指生长树木的土地,借喻社会。尔:你。材:指豫章可作栋梁之材,借喻人才。天:借喻朝廷天子。时:机会。这两句大意是:社会上虽然生了你这栋粱之材,而朝廷天子却不给你施展才能的机会。寓言诗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它是一种诗歌形式。在言论不自由的社会里,作家常采用寓言的形式曲折地表达思想,作隐蔽的斗争。白居易被贬,做了左赞善大夫的闲官,这组寓言诗当是初闻被贬时所作。~两句以豫章自喻,情隐语悲,表达了地生我材,天不与时的愤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寓意诗五首》唐·白居易《放鱼》。四隅(yu余):四角,四边。这两句大意是:(被贬官江州时,地小官微,无由施展才能)好像是一条大鱼被置于狭小的池中,每一游动,尾巴就会触到池边。以鱼大而池小来比喻地小官微,表现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很贴切。可用来形容受条件限制,无由施展才能的处境。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放鱼》见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知音: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昧》)。这两句大意是:想取出鸣琴弹上一曲,遗憾的是无知音欣赏,又有谁能解此中昧呢?这是诗人夏日纳凉时的怀人之作。时值夏夜水亭,明月东上,炎退暑消,荷风送香,竹露滴响,诗人多么希望能与友人共度良宵。可是友人不在身边,纵有操琴雅兴,却无知音之人,顿时兴味索然,一股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此名句可借以抒发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怅恨心情。
唐代诗人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