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句 > 陶渊明关于风的名言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名言解释: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遥遥:一作“摇摇”,船摇动的样子。轻飏(yang扬):此处形容船行轻快。这两句大意是:微风轻拂,波光涟滟.一叶小舟自由自在地轻轻行驶在江面,站立船头的诗人衣襟随风摆动,飘飘欲仙。

此名句状写陶渊明辞官归隐途中如释重负的解脱感,气氛轻快、欢悦,流露出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上句写舟随水流,水催舟动。“遥遥”“轻飏”看似描写舟行之姿,其实言状诗人心态。下句写和风吹衣,“飘飘”二字,名为写景,实乃传导诗人心境。两句情与景,景与情通,情景融汇,无衣无缝;意境清新舒雅,语言平淡素净,准确地传达出诗人超尘脱俗时的闲雅疏放情态,勾画出一幅含笑飘舟图。

上一句: 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下一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贡献的名言

下一篇: 庄子经典语录

▍更多 陶渊明经典语句
1.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书·陶潜传》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晋书·陶潜传》
2.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晋·陶渊明《命子》福和祸都不是无缘无故地来临的。

《命子》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指老人。人年老后,头发变白再变黄。垂髫(tiáo条):指儿童。古代孩子头发下垂称,“髫”,长大后就把头发束起来。这两句大意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生活得高高兴兴,快快活活。桃花源是陶渊明幻想中的乌托邦,那里与世隔绝,“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男女老少都生活得“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垂髫”,实际上指代“人人”。现在可化用以形容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村的富足景象及人们的愉悦神态。

《桃花源记》
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晋·陶渊明《九日闲居》。祛(qū去):驱除。制:限制。颓龄:衰年。这两句大意是:饮酒能驱除一切忧虑烦恼,食菊能扼制自己的衰老。喝酒能麻痹人的神经,所以人能够在饮酒后暂时忘却人世的一切忧虑;菊花纯洁清高,能作药用,食菊可以散风清热,平肝明目,静心除病,延年益寿。陶渊明出于对当时污浊的社会现实的憎恶而归隐田园,他饮酒食菊,忘忧祛病,过着一种闲适自在、心旷神怡的恬淡生活,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是他总结的一种养生之道。

《九日闲居》
5.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奇文:新奇、精美的诗文。疑义:指诗文中的疑难之处或见解分歧的地方。相与:互相。这两句大意是:得到新奇、精美的诗文,便与朋友、邻居们共同欣赏,遇有疑难问题或意见分岐,就互相分析、讨论。原诗是表现作者归隐田园后的闲适自得生活的,这两句写自已日常与朋友谈诗论文的欢乐。可供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应经常与别人交流看法,以加深理解,提高鉴赏能力。也可只引前一句反用其义,以“奇文”指代那些奇谈怪论,讽刺某些人经常散布一些破格之谈;以“共欣赏”指让大家共同见识,分析批判。

《移居二首》
▍更多 关于风的经典语句
1.疾风知劲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经过猛烈的大风,才能知道什幺样的草是最强劲的。~原是议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光武谓霸日:‘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后世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酷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赠萧瑀》诗云:“~,板荡识诚臣。”意谓经历动乱之世,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王霸传》
2.轻燕受风斜。

唐·杜甫《春归》。受风:被风吹动。本句大意是:轻盈的双燕迎风斜飞。紫燕双飞,其动作本已轻盈曼妙,和风吹拂,双燕迎风斜舞,更显得绰约可爱。句中的“受”、“斜”二字用得形象贴切,紫燕娇小玲珑,随着春风倾斜着身子轻捷飞行的模样仿佛可见。~和诗人的“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二首》其一)都是传世名句。可用以写燕飞之状。

唐代诗人 杜甫 《春归》
3.听了风就是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确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从。~反映了这种现象,而且含有批评的意味。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4.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粱·沈约《宋书·宗悫传》。乘:驾。破:冲破。这是用在大海中乘风破浪来比喻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十分生动贴切。可用来形容怀有宏图大略的人施展抱负。

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 《宋书·宗悫传》
5.满园桃李闹春风。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