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张廷玉《明史·朱升传》。
这两句大意是:把城墙筑得高高的,广为储备粮食,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时,攻下了徽州,有人把朱升推荐给朱元璋。朱元璋向朱升询问当时的形势及策略,朱升告诉他三句话:“~,缓称王。”朱升的献策,受到朱元璋的称许。因为不管保证战争的胜利还是保持政治的稳定,“广积丰良”都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句: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下一句: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上一篇: 关于球的名言
下一篇: 奥斯特洛夫斯基经典语录
清·张廷玉《明史·李应升传》。青史:史书,古人在竹简上记事,故称青史。本句大意是:一时的蒙骗是难以改变公正的历史记述的。有人说:历史是个小姑娘,你爱怎幺打扮便可怎么打扮;有人说,历史是为胜利者写的,这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根本上讲,这也都是错的,因为历史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事实,是任何人涂改不了的。谁若拭篡改历史,玩弄历史,嘲笑历史,他只能得逞于一时,而最终将为历史所抛弃。“千秋青史难欺”是明熹宗时御史李应升上疏弹劾魏忠贤的话,实乃至理名言,是唯物史观的表现。以此句说明应尊重历史,十分恰切。
《明史·李应升传》汉·班固《汉书·食货志》。积贮(zhu助):指积蓄储存粮食。大命:命脉,命根子。这几句大意是:积蓄储备,是国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粮食储备很多而且财物有剩杂,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这是贾谊向文帝上疏中的一段话。贾谊认为国家应以农业为车,重视积贮,并且把积贮提到国家“大命”的高度,因为国家有了丰厚的积贮,才可以保证人民有安定的生活,可以应付水旱自然灾害和突然发生的战争,确保安定的政治局面。文章说理透僻,精警有力,受到文帝的重视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对西汉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食货志》汉·晁错《论贵粟疏》。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受舜禅让。其子启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汤:即商场,原为商族领袖,后灭夏,建立商朝。捐:捐弃。瘠:瘦病。备先具:预先准备停当。这几句大意是:尧禹时代遇到九年水灾,商汤时遇到七年大旱,而他们的国家却未因水旱灾害而闹饥荒遭毁灭,这是因为他所储藏的粮食多而预先已作了充分准备的缘故。晁错是西汉政论家,汉景帝的“智囊”,他主张“重本抑末”,奖励粮食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积贮物力财力,打击商人投机牟利。《论贵粟疏》是他一篇极有名的议论文章,~是该《疏》中的一段话,说明了积贮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了雄厚的物力、财力的储备,遇到特大的自然灾害,也能保持政局的稳定。尧禹商汤所以成为圣王,与他们“蓄积多而备先具”,在严重灾害面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有重要关系。
西汉政论家 晁错 《论贵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