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句 > 柳宗元关于赏罚分明的名言
赏务速而后劝,罚务速而后惩。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断刑论下》
名言解释:

唐·柳宗元《断刑论下》。

这两句大意是:奖赏一定要快点兑现,才能起到勉励的作用;惩处一定要快点执行,才能达到警戒的目的。

此二句是说,赏罚必须分明,而且要尽快兑现,才会起到最佳的勉励和警戒作用。陈平评论项羽之为人时说:项羽论功行赏时,总不肯痛痛快快地封赐部下,恨不得把印的棱角磨平了才给人,所以士人不愿跟随他。可见不迅速封赏,达不到勉励部下立功求赏的目的。同样,对恶人如不迅速处理,邪恶势力就会很快蔓延开来,事情就难以处理了。

上一句: 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

下一句: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家乡的名言

下一篇: 张小娴经典语录

▍更多 柳宗元经典语句
1.君子谋道不谋富。

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该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阐述人活在世上,应不断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不应终日汲汲于富贵利禄,也可供赞美那些修身洁行、不谋求个人私利的人。

《吏商》
2.善恶不可以同道。

唐·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本句大意是:善良与邪恶如同水火,不可以和平共处。作者认为:“忠邪不可以并立,~”,表现出作者耿直公正嫉恶如仇的性格。在柳宗元看来,善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从原则上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决不能和平共处。可以此二句说明善恶的对立。

《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3.炎而附,寒而弃。

见唐·柳宗元《宋清传》。炎:热,比喻有权势的人。附:依附。寒:寒门,比喻地位低下者。弃:抛弃。这两句大意是: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之门;躲寒远贱:抛弃寒微的亲友。这两句贬斥势利之交,反映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炎而附”已演化成“趋炎附势”、“趋炎附热”的成语,比喻依附权贵的势利小人。

《宋清传》
4.言而无实,罪也。

见唐·柳宗元《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无实:不符合实情。这两句大意是:说出的话不符合实际情况,那就是罪过。说话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果言过其实并因此而造成错误,那就是自已的罪过,这两句可用于说明说话一定符合实际情况,也可用于斥责言过其实的人形同犯罪。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
5.聪明正直者为神。
▍更多 关于赏罚分明的经典语句
1.用赏贵信,用刑贵正。

春秋战国《鬼谷子·符言》。这两句大意是:进行奖赏,重要的是恪守诺言;使用刑罚,关键是要公正.奖赏能够恪守诺言,及时兑现,就能激励立功之士努力奋斗,甚至捐躯殒生,建立功勋。用刑能够公正无私,会使受刑之人没齿无怨,受刑人的亲属也心服口服。

又名王诩,王禅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 鬼谷子 《鬼谷子·符言》
2.信赏以劝能,刑罚以惩恶。

唐·张九龄《敕处分十道朝集使》。信赏:有功必赏。功:勉励。这两句大意是:有功必赏,才能勉励能干的人努力工作;有罪必罚,才能惩戒罪恶的人不敢妄为。奖善与惩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只有结合起来无所偏颇,才能实现国家的安定,收到最好的社会效果。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敕处分十道朝集使》
3.公正是赏罚分明者的美德。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4.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见《左传·阳公五年》。这两句大意是:当权执政者不能无故奖赏对自己有恩惠的人,不能借故惩罚与自己有私仇的人。一二句提醒为官者不能假公济私,既不能借当官的方便报私恩,提拔,赏赐与自已有私交的人,更不能仗势报复,打击、迫害与自己有私仇的人。这一浅显易懂的古训,历时数千年,仍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阳公五年》
5.刑赏之本,在乎助善而惩罚。

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这两句大意是:惩罚与奖赏的根本,在于奖威人们作好事,惩处那些作恶事的人。此二句点出刑赏的本质同题是劝善惩怒。因为“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见荀悦《申鉴·政体》).而“赏厚可令廉士动心,罚重可令凶人丧魄”(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因而必须注重刑赏。

唐代史学家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