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师说》.
术业;术,名词用如动词。业,指儒家的经典。术业,指修业,学习儒家经典。这两句大意是:领悟儒家之道有先有后,学习儒家经典却各有各的专长。
此名句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人受年龄与环境的限制,懂得各种道理的时间有先有后,但是后闻道的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才分不同,形成了“术业有专攻”的局面。在某些方面,学生可以后来居上。韩愈的论述是客观的,符台人才发展的实际。“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因此,为师者应该鼓励后学者超过自己。后学者应该充满自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多作贡献。
上一句: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下一句: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唐·韩愈《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气合:意气投合。本句大意是:彼此理想志趣一致,意气感情投合。这一句和《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说的“道合志同”意思一样,现在多写作“志同道合”,用以表示朋友之间的信仰、志向及所从事的事业相同。
《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唐·韩愈《复忘赋》。本句大意是:全面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人。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说过“自知者明,自胜耆强”,韩愈此句即由此而来。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致盲目自满,固步自封;如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能经常警戒,谦虚谨慎。这句话被后世引为“自知之明”;有了这种“自知之明”,才能扬长避短,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来。
《复忘赋》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惠:通“慧”。本句大意是:外貌秀美,内心聪敏。这句在原文中是用以形容封建官僚姬妾成群,她们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成天妒宠争妍,有一定的讽刺性。现在可用以从正面形容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的人,一般用于写年轻的女性。
《送李愿归盘谷序》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该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阐述人活在世上,应不断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不应终日汲汲于富贵利禄,也可供赞美那些修身洁行、不谋求个人私利的人。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吏商》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朝(zhāo招):早晨。闻:听说.这里是学到、懂得的意思。道:泛指真理、知识、学同等。这两句大意是:只要在早晨学到一些真知灼见,晚上就死去都可以。这两句主要强调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断地追求真理,充实自己。如果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那么即使朝闻夕死,也心安理得.并不感到遗憾。本名句已概括为“朝闻夕死”的成语.用以论述人应当终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或用于反映自我修养的迫切心情。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里仁》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这两句大意是:对于主张不同的人,不必和他互相商议。现在常用这句话表示思想观点、政治主张不同的人,不宜交朋友,也不便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者表示不愿跟思想观点不一致的人一道共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