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调张籍》。
蚍蜉(pifu皮浮):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这两句大意是:蚂蚁妄想摇动大树,这种不自量力的举动实在令人觉得可笑。
原诗抒写了对当时一些谤伤李白、杜甫的轻薄后生的愤慨,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热情赞美了李、杜的诗文,表现出对李、杜的仰慕之情。~的比喻非常生动,后人将两句提炼为“蚍蜉撼树”的成语,可用来嘲讽那种不自量力的人及其行为。《庄子·人世间》中说:“(螳螂)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人提炼成“螳臂当车”的成语,与“蚍蜉撼树”寓义略同。
上一句: 后来者居上。
下一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唐·韩愈《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气合:意气投合。本句大意是:彼此理想志趣一致,意气感情投合。这一句和《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说的“道合志同”意思一样,现在多写作“志同道合”,用以表示朋友之间的信仰、志向及所从事的事业相同。
《徐泗毫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唐·韩愈《复忘赋》。本句大意是:全面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人。早在春秋时期,老子就说过“自知者明,自胜耆强”,韩愈此句即由此而来。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容易夸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以致盲目自满,固步自封;如能更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能经常警戒,谦虚谨慎。这句话被后世引为“自知之明”;有了这种“自知之明”,才能扬长避短,在事业上做出成就来。
《复忘赋》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惠:通“慧”。本句大意是:外貌秀美,内心聪敏。这句在原文中是用以形容封建官僚姬妾成群,她们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成天妒宠争妍,有一定的讽刺性。现在可用以从正面形容外貌秀丽而且资质聪颖的人,一般用于写年轻的女性。
《送李愿归盘谷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本句大意是:树倒了,树上的猴子也就各奔东西了。本句多含贬义,比喻为首的人垮了台,跟随他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现在多用来说明为首的人或集团倒台后,依附他(它)的人或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唐·陈子昂《入峭峡安居溪伐术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本句大意是:古老的树木茂密成林,简直与天边的云朵连成一片。树密而以“连云”夸张,生动而逼真。可用来描写古木参天的景象。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入峭峡安居溪伐术溪源幽邃林岭相映有奇致焉》唐·王武陵《秋暮登北楼》。红树:指枫树,非植物学上属红树科的那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森的“红树”。本句大意是:一川红色的枫树林,迎着秋霜渐渐变老。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枫树,为秋令红叶植物的代名词,非专指某一树种而言。秋叶红艳可供观赏的枫香(也称“枫树”)当然也包括在诗词中所说的枫树之内。这里作者由枫叶经霜变红而想象枫树也因时序之推移而变“老”,赋红树以性灵,别有意趣。可用来描写枫树。
唐代诗人 王武陵 《秋暮登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