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载东晋顾恺之语。本句大意是:通过形貌写出精神。人的外形容易描绘,而精神难以刻画,因此绘画以“神似”为贵,但精神又必须通过外貌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说绘画要~。
唐代画家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曹:指北齐画家曹仲达。这句大意是:曹仲达所画的人物,衣服紧贴在身上,宛如刚从水中出来似的。~代表一种笔法稠叠的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和吴道子的人物画人称“吴带当风“迥然不同。
宋代书画鉴赏家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益:增益。本句大意是:只要翻开书本就会有所增益。~是人们劝学的常用名句。它肯定读书的重要作用,引导并鼓励人们认真读书学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人奉为绝对真理。进入当代,此句虽仍活在日常口语中,但大多使用者都认为,在各种信息充斥的今天。开卷未必一定有益.读书应该有选择,不健康的书不读.对组成自己知识结构无用的书不读。这是对~的一种修正与发展。
宋代文人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唐·李筌《孙子》注。厌:厌弃。本句大意是:用兵打仗不排斥尽可能多地采用欺骗和迷惑敌人的方法。战争离不开欺骗和假象,所以古来兵家多把战争称为“诡诈之道”、“诡伪之道”。唐人李筌为《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一段文字作注时说“~’,对战争中不厌其多地运用欺骗、迷惑敌人的方法作了高度的概括。从此,~这句话成了军事学中的警句名言,经常为人引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说:“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镴(Ia辣):是一种铅锡合金,色似银,亮而软。本句大意是:外表是银子做的,实际是镶做的枪头。~比喻中看不中用。后人用此语来比喻虚有其表,其实无用、无能的人或物。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本句大意是:后来的人超过了先前的人。这本是大臣汲黯对汉武帝说的一句话。汲黯反对任用张汤一类酷吏,然而,这些人很快便荣升高位。汲黯不满,进谏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皇帝陛下用人就好像是堆柴禾,先来的在下边,后来的反倒在上边;而其本意却是指新人提拔太快,职位反而在旧有的人之上。这句话说得很形象,也很生动,后人便经常引用,但引用的角度变了。它不是用来表示不满和反对后来者超越前人,相反,却成了赞许、支持与肯定后来者超越前人的俗语。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汲黯列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七寸:从蛇头向下七寸的地方,是蛇的心脏所在,引申为致命处。本句大意是,打蛇要打最要害的七寸部位,方可一举奏效。捕蛇时,要对准蛇的要害部位去打,方可一举奏效;否则受了伤的蛇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危险。所谓“断蛇不死,刺虎不毙,其伤人则愈多”(见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就是这个道理。在政治、军事斗争中,也可普遍使用这条规律,那就是要抓住敌人的要害,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以此句说明要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是很恰切的。
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 《儒林外史》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本句大意是:贪图吃得多,往往嚼不碎。《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载:一个贼为得到更多的钱财,拐骗了人家一个孩子,可是不便带走,中途又只好丢掉了。众贼道:“而今孩子何在?正是~了。”后多用来比喻一味追求数量,质量则受到影响,劝人要量力而行;还常用在学习上,说明学习知识不可一味求多,以免影响消化接受。
明代文学家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春秋·邓析子《邓析子·转辞篇》。懈慢:懈怠,松弛。本句大意是:人的思想一松懈,一怠慢,便会产生祸患。人们思想懈怠,办事漫不经心,就易于出事故,捅漏子,造成祸端。本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工作要认真,办事要谨慎。
春秋思想家 邓析子 《邓析子·转辞篇》宋·刘过《襄阳歌》。本句大意是:人要与自然作斗争,而且一定可以征服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有思孟学派的“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观点与荀况的“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之争。荀子反对“天命”说,并且提出了“戡天”即征服自然的光辉思想。他说:与其尊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不如把天作为物质看待来制服它。刘过说的~即荀子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人定胜天”的思想已成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勇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强大的精抻武器。
南宋文学家 刘过 《襄阳歌》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本句大意是:读书以精读、熟读为难能。该名句强调读书以精熟为贵,反对贪多不化。读书以精熟为贵,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生吞活剥、一目十行的读书方法,不可能理解书中的要义,因而不可能化为技能,也不可能付之实践。因此,“精”读虽然数量少,“熟”读虽然用时多,却是最有效的读书法。此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容易言之于口,故常为世人所称引。
明代理学家 胡居仁 《居业录·学问》唐·项斯《送欧阳衮之闽中》。本句大意是:做学问的人对于知识的追求永远不会满足。此条写出了做学问的人那种孜孜以求,永不满足,永不放弃追求的科学求实精神。寥寥五字,既有形象性,又有哲理性,形式上它写一种心理,内容却是种强烈的感人的精神,因此内蕴是极丰富的。
唐代诗人 项斯 《送欧阳衮之闽中》宋·赵师秀《翠岩寺》。茸(róng荣):鹿茸,带细毛的初生的鹿角。本句大意是:小鹿吃着鲜嫩的青草,长出了带茸毛的嫩角。食嫩草,添鹿茸,表现了小鹿的生长规律,透出一股清新之气,有很强的感染力。
南宋诗人 赵师秀 《翠岩寺》晋·张翰《杂诗》。黄花:菊花。本句大意是:黄灿灿的菊花开满大地,宛如散落在地上的金子。菊花高洁丰丽,傲霜怒放,为秋日的景色增添了异彩。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在两干五百年前的古籍中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在中国十大名花的评比中它荣居第三。菊花品种很多,花色纷呈,而黄色居多,因此又习惯称它为“黄花”。张翰《杂诗》用散金比喻纷呈的黄菊,鲜明生动,为人称道。唐人曾以~作为科举考试的命题,李白也有“张翰黄花句,风流五百年”的诗句,更增加了它的知名度,现在仍可用来形容遍开的黄菊。
晋代学者 张翰 《杂诗》明·臧懋《元曲选·马致远四》。本句大意是:平地上突然爆发一声响雷。~本是形容从地面突然响起的雷声,如苏轼《有美堂暴雨》诗所写“游人脚底一声雷”,后常用以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戏曲小说常用此语。
明代文人 臧懋 《元曲选·马致远<荐福碑>四》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二十四 至宝:极好的宝物。极好的宝物不需要加工。
明代诗论家 许学夷 《诗源辨体》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逐:追赶。顾:回头看。本句大意是:追赶鹿的人,顾不上看兔子。此句是说,狩猎者在追逐大猎物时,往往顾不上猎捕小猎物。从积极方面理解.这样作目标专一,穷追猛打,定可达到目的,不至于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样作缺乏统盘考虑,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因而收效也不理想。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本句大意是:想掷东西打老鼠,但又怕损坏了器物。《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意思是权贵接近君主,受到宠信,恐怕打击了权贵会得罪君主。本句常比喻想除去恶势力但又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去干。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贾谊传》元·秦简夫《东堂老曲》。本句大意是:住在远处的亲人不如近在眼前的邻居。这句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现在仍有现实意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诸如突发急病、不测灾难等需要别人立即帮助的事,虽有亲人却不在身边.无济于事;而近门邻居则可以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帮助,以解决燃眉之急,因此说“~。’人们在说明睦邻关系的重要性,调解邻居关系不和时常常说这句话,引用率颇高。
元代戏曲作家 秦简夫 《东堂老曲》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本句大意是:内心的喜怒哀乐从不在脸上表现出来。阮籍容貌出众,气宇轩昂,性格孤高,但他在政治上非常谨慎,~,因此能在政治极其黑暗的魏、晋之交,一次次地避祸全身。此句以直陈的手法表现人物“至慎”的性格,言简意赅,生动准确。自《晋书·阮籍传》与《北齐书·王琳传》之后,~成为表现人物性格稳重,城府较深的常用语。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阮籍传》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本句大意是:东风轻轻地吹动着春寒。诗句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初春天气刚刚转暖,东风犹带寒意的时令特点。“轻扇”二字巧妙、别致,仿佛春寒是被东风轻轻吹起来似的。本句可用于描写早春乍暖还寒的气象。
金代文学家 段克己 《望月婆罗门引》清·彭士望《九牛坝观角抵戏记》极其精巧往往出自于极其平常。即不是刻意雕琢所能济事的。
明末清初文学家、隐士 彭士望 《九牛坝观角抵戏记》清·魏禧歌颂友谊,相当于患难见真情
明末清初散文家 魏禧宋·张商英(世上的)危险没有比任用自己怀疑的人更危险的了。
北宋大臣 张商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官:官吏。管:管理,管辖,这里指管得着自己的人。本句大意是:不怕上面的大官,只怕直接管辖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两句说明不管官有多大,如果不能直接管住自己,约束力就不那么大,就不必害怕;相反,官职再小,甚至不是官,但只要能直接管住自己,就必须小心对待。选两句说明顶头上司的威力,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常被引用。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引明人陈眉公语。本句大意是:女子没有才能就是最好的德行。重男轻女,歧视妇女是封建社会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之一。陈眉公说:“丈夫有德便是才,~。”此谬论一出,流毒很广,影响深远。~在目杜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弹,成为当时衡量妇女德行的一种标准。它公然提倡妇女温顺无能,依附男姓,是扼杀妇女聪明才智的精神鸦片。可引来说明旧社会对妇女的歧视。此句亦作“女子无才便是德”。
明末清初文学家 张岱 《公祭祁夫人文》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匿(nì逆):隐藏。本句大意是:隐瞒自己疾病的人,得不到好医生治病。再好的医生,总得知道病人的症状,才能诊断病情,对症下药;如果隐瞒自己的疾病,医生不知病情,如何诊断?病人当然也就得不到良好的治疗了。同样的道理,人如果隐瞒自已的缺点错误,别人无从知道,也就得不到中肯的批评和指点,无从改正缺点。本句可用来告诫人们不能讳疾忌医。
西汉哲学家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宋·王安石《礼乐论》。迁怒:指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隶者己:指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诸,之于。贰(èr二)过;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端:开头。这几句大意是:不转移怒气,就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音;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在错误开始的时候就制止它。“不迁怒,不贰过”本是孔子赞扬颜回的话,认为这是~种难得的修养,王安石在这里进一步作了阐发。他认为,要做到“不迁怒”,就要勇于反躬自省,在自已身上寻找致怒的原因;要做到“不贰过”,就要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前者要求人们善于自我检查,后者要求人们勇于及时改过,可引以自勉,,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礼乐论》清·李惺《冰言》。作伪:弄虚作假。本句大意是:名利心重的人一定要弄虚作假。在现实生活中,不乏为了沽名钓誉而弄虚作假的人。~告诉我们要注意这些追名逐利的伪君子,切不可委以重任;也可用以警告那些“名心重者”,让他们抑制私欲。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猎取名利,以致最后落得身败名裂。
清代教育家 李惺 《冰言》宋·苏轼《凤鸣驿记》。躁:急躁。妄;妄为。废:荒怠。这两句大意是:急躁了便容易轻举妄动,懒惰了学业事业都会荒废。苏轼在‘凤鸣驿记》一文中说:“~。既妄且废,则天下之所以不治者,常出于此”。可见此二句意在教诲人们应戒骄戒躁,刻苦勤奋。韩愈《进学解》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名言,古谚有“一生之计在于勤”的训喻,均可作此二句的注解。~二句点出青年人易犯的两种毛病,言筒意赅,可用作座右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凤鸣驿记》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慎其独:在独处无人时.对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本句大意是: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情况下,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即从此来。一个人要保持美好的品德,不须要别人监督,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的。那些表里不一,阳奉阴违.具有双重人格的两面派人物,当引此名句为戒。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