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杜甫经典语录

杜甫的名言

10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见唐·杜甫《偶题》。文章:指著作,作品。寸心:古人以为心只有方寸大小,故称心为“方寸”、“寸心”。这两句大意是:作诗著文是千古不朽的盛事,其中的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最清楚。在原诗中,杜甫对诗歌的源流发展,作者的成就高下,均作了系统的论述。这是开头的两句,主要强调了创作的甘苦。可供论述最了解作品的还是作者本人时引用。

《偶题》
107.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见唐·杜甫《南征》。这两句大意是:一生苦苦地自歌自吟,未见有几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南征》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反映了诗人辞世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杜甫有绝代才华,名高一时,然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一生苦吟,今已到了老病垂暮之年,还未被人理解和重视。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剧。~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深刻表现了老诗人凄楚悲凉,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泪下。

《南征》
108.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

见唐·杜甫《江头四咏·花鸭》。泥滓(zī子):污泥。阶:台阶。每:常常,往往。这两句的大意是:花鸭身上没有一丝污泥,常在台阶前慢慢地行走。前句写花鸭常嬉戏于水中而身无“泥滓”,突出其洁净美好;后句说花鸭在阶前缓行,摇摇摆摆,慢慢腾腾,悠然自得的情状活灵活现。

《江头四咏·花鸭》
109.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见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使君主达到。淳:淳厚朴实。这两句大意是:我希望能辅佐君主,使他的政绩超越在尧舜之上;再令江河日下的风俗返朴还淳。此诗是杜甫第一首带有自叙性质的投赠诗,他怀着无限愤慨的心情写下了他早年的抱负。此二句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也表达了对世风的批判和对“再使风俗淳”的信心,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事业、对理想的热情。可以此二句表达希望作一番事业的决心。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10.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见唐·杜甫《登岳阳楼》。这两句大意是:亲朋故旧书信断绝,连一个字的消息都没有;年老多病依然漂泊,只剩下这只随处飘零的小舟。诗人从公元七六零年漂泊西南,至今日经八年。漂泊无定的生活使他和亲朋故旧完全隔绝,无一字消息;加上年老多病,随着一叶扁舟到处漂流,穷愁潦倒,生活十分窘迫。孤寂、衰老、穷苦,多病,流离失所,人间一切的不幸都降临在诗人的身上,诗人把这一切不幸凝炼成这短短的十个字,可谓言简意赅,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极写洞庭湖的汪洋广阔;此联接着极写自己处境的狭窄窘迫,两相对比,前后映衬,更加突出了诗人老、病、孤、愁的悲哀。

《登岳阳楼》
111.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见唐·杜甫《北征》。乾坤:天地,比喻整个国家。疮痍:创伤。忧虞:忧虑。这两句大意是:整个国家饱受战乱的蹂躏,千孔百疮,破败不堪,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这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发生后痛心祖国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的感情,可化用以抒发对战争、动乱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忧虑、痛惜之情。

《北征》
112.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见杜甫《子规》。子规:又名杜鹃、杜字、了隽、催归、怨鸟、冤禽等,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重要题材。因为它和古老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叫声跟“不如归去”谐音,所以古人作客他乡,怀土思归,或官场失意,流落江湖,都能和子规鸟的叫声产生共鸣,此:指子规的叫声。这两句的大意是:客愁满怀的人哪能再听子规的悲啼?偏偏子规鸟故意傍人低飞,啼叫不绝。此诗是杜甫晚年流寓三峡间的云安县时所作。本是诗人自身乡愁,却埋怨子规跟人过不去,这样写更能突出羁旅之愁苦,同时也突出了子规鸟叫声的凄凉和它傍人低飞、啼声不绝的特性。

《子规》
113.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见杜甫《为农》。这两句大意是:圆圆的小荷叶浮在水面,细细的小麦已经扬花。此二句描写了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在诗人笔下,圆荷发出新叶,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唯恐掀起一丝波纹;新麦也是轻轻地、悄悄地扬花,唯恐打破这难得的宁静。可用以描写初夏风光,描写恬淡的农家生活,或抒发闲适的心情。

《为农》
114.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见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天空中的云层似重峦叠嶂,峥嵘奇伟。赤云:夕阳把暮云映得鲜红,故称“赤云”。日脚:太阳透过云缝射到地面的光柱,似日之脚。这两句天意是:西天的赤云如重峦叠嶂,峥嵘万状;从云缝中射出的光柱,已经落入地底。诗句写诗人在夕阳西下之际,从千里之外回到家园时所见的景色。绚烂的夕阳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太阳似乎经过一天的运行也疲劳了,急于跨入地底休息,而诗人恰好也结束了漫长的行程回到了家。这两句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杜甫在离乱中抵家时的兴奋心情。这两句可用来描绘壮丽的晚霞,也可用来表达时间意识。

《羌村三首》
115.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见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妻孥(nú奴):妻子和儿女。在:指活着。拭泪:攘泪。这两句大意是:猛然见面,妻子儿女奇怪我还活在人间,惊定之后,不禁擦着辛酸喜悦的泪水。这两句写诗人千里归来,陡然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合家悲喜变集的情状.按理,家人久别重逢,应当喜悦而不该惊怪。但在那是荒马乱的安史之乱中,骨肉离散,音讯不通,存亡来卜。正像诗人在后两句中所说:“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家人在苦苦思念之余,总担心他是否已遭不测。所以亲人乍见之下,才不敢信,不敢认。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动乱、人人朝不保夕的现实。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惊定之后,家人感叹诗人劫后余生,忍不住流下眼泪。可供引用描写人们遭逢乱世,家人偶然团聚的场面。此外,这两句中由于运用了“怪”、“惊”二字形容家人初见时的反应,活画出患难余生、悲喜交集之状,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谨慎地选择最具有表现力的字眼,对于准确地刻画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羌村三首》
116.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见杜甫《梦李白》。冠盖:冠为礼帽,盖即车盖,都是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京华:即京都。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京城中高冠华盖的权贵多如牛毛,唯独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却被逼得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杜甫闻讯后作此诗。诗人认为,偌大的长安,无李白存身之处,众多的职务,却没有李白一个,还将他流放到夜郎,使其备受折磨,这太不公平了。诗句以京城中权贵们的高冠华盖与李白流放中的憔悴萎靡作对比,说明朝廷对李白的不公正。可用以抒发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的同情。

《梦李白》
117.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见杜甫《倦夜》。涓(juān捐)滴:极少量的水。这两句大意是:浓重的露水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星星被明月映照得黯然失色,忽而隐,忽而现。这是一个清静、凉爽的秋夜,由“重露成涓滴”可知夜色已深。在这适于酣睡的秋夜,诗人为何不眠?我们可以从中窥到诗人深沉的思绪。可用来写清凉的秋夜景色。

《倦夜》
118.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见杜甫《柴门》这两句大意是:荒僻的山上人烟稀少,而这里傍晚的景色都是美丽的。《柴门》是杜甫晚年因安史之乱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当时,叛乱虽已平息,但社会仍不安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间新建的一所“茅栋”四周的景色。可用于描写荒山晚景。

《柴门》
119.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20.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首页

6

7

8

9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正能量的名言

下一篇: 拜伦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