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孔子《论语·子路》。苟:草率,马虎。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没有草率、马虎的地方罢了。是君子就要言语谨慎,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所以决不能随意轻率地胡说乱道,以致在无意间以语伤人,或引起他人无谓的矛盾纠纷。这两句可用于表示说话一点也不能马虎。
《论语·子路》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中:适当。这两句大意是: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连手脚都不知摆在哪里才好。此二句是说:立法一定要恰如其分,严刑峻法固然可以使罪犯望而生畏,不敢触法,但也会使普通的百姓感到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连手脚都不知怎样放才好。“无所措手足”已成人们习用成语,形容受拘束,没办法。连手脚都无处放,不知怎样才好。
《论语·子路》春秋·孔子《论语·颜渊》。这两句大意是:有道德的人应该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此二句反映了我们古老淳朴的道德观念。在孔于看来,凡是别人的好事,均应竭力成全之,不管与自己有无关系,而决不能促使别人作坏事,走上犯法的道路。~反映了孔子心地善良,淳厚朴实,旧时多用以劝人做善事。
《论语·颜渊》春秋·孔子《论语·述而》。这两句大意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权势,对于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这两句可以引用来形容有的人坚持正义,道视富贵;也可用来教育青少年不要用不正当的手段猎取功名利禄。
《论语·述而》春秋·孔子《论语·述而》。隅(yu愚):角落。这两句大意是: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这是孔子自述其教学方法的名言。孔子主张启发式教育,认为受教育者先有求知的动机,然后去启发他,教育效果会好得多。他以举隅为例阐述这一教育原则: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说明启发式教育方法还没有奏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还没有真正理解,因此便不能急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孔子所阐述的原则是极为深刻的,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此句所作的比喻,被人改造成为“举一反三”的成语,应用在我们日常的口语中。
《论语·述而》春秋·孔子《论语·里仁》。这几句大意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门,必须让他们知道去处。古代交通不便,又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同时儒家又把“养亲”、“送终”看作大事.所以主张“父母在.不远游”。现代交通、通讯发达了,关心、尊敬养育自已的父母是应该的.但不必恪守~的古训。有时有人因父母健康状况不佳或年纪大了无人照料而不便出远差时.也会借用“父母在,不远游”之说。
《论语·里仁》春秋·孔子《论语》孔子以四方面来教:文、行、忠、信。“文”指文献典籍,“行”指社会生活实践,“忠”即忠诚,“信”即诚信。在孔子教育学生的四项内容中,诚信占了两项。
《论语》见《论语·为政》载孔子语。罔(wāng网):迷惑不解。殆(dài代):精神懈怠。这两句大意是:学习却不思索就会对许多问题迷惑不解,思索却不学习就会精神懈怠。此名句阐述“学”与“思”两个范畴在学习过程中的关系。二者是一种问题都会迷惑不解;后者离开前者,就会缺少一个起码的立足点。因此二者必须兼而有之,相得益彰。此名句说理透彻,论述精辟,准确把握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从古至今常被人们奉为治学名言。
《论语·为政》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文:掩饰,即掩过自欺。”
《论语·子张》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论语·子路》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泰:宽宏、宽厚;骄:傲慢。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张关于从政的条件时说,要“尊五美,屏四恶”,“泰而不骄”是孔子所讲的“五美”之一。什么叫“泰而不骄”呢?孔子解释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这就是说,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敢轻慢。孔子把“泰而不骄”作为从政的美德之一,这是很值得从政者深思的。
《论语·子路》春秋·孔子《论语·阳货》。这两句大意是:整天吃饱了饭,不操一点心。这两句话是孔子讽刺那些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干的懒人的,原文下面几句是:“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很难有什么出息啊!不是有下棋的游戏吗?做做那种游戏,也比什么都不干强啊!现多用来形容那些养尊处优,什么工作也不干的懒汉。有时也可用作文艺作品中人物的自谦之词或发牢骚的话。
《论语·阳货》春秋·孔子《论语·学而》载孔子语。患:忧患。不己知:不了解自己。不知人:不了解别人。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努力了解别人,不要总想着表现自己。
《论语·学而》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以:因为。举:提拔。废:鄙弃。这两句大意是:不因为话说得好听就提拔他,不因为为人不好而鄙弃其正确的言论。有的人夸夸其淡,以巧言饰人,而实际行为往往与言论相去甚远。有的人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人品不好,但他的言论也许有正确合理的。不能因为他的为人面鄙弃他的言论。这两句可说明不能轻信人的言语,以言语作为提拔人的标准,也不能以人品作为标准而废弃其合理正确的言论。
《论语·卫灵公》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周:团结。比(bì毕):勾结。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团结,却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却不团结。孔子认为君子以“义”合,所以团结就牢固持久;小人以“利”合.所以只是一时的勾结。这两句话若赋予新的思想,对我们择朋交友仍有积极意义。
《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