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荷花的名言

荷花名言

16.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清·曹寅《荷花》。这两句大意:是住在湖边的人不用关门睡觉,夏夜的凉风会把荷香洒满你的全家。这首诗全文是:“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前两句写白天荷塘呈艳,后两句写黑夜荷花飘香。白天,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荷叶田田像绿云一片,点缀其间的红荷如点点红霞,与荷叶掩映成趣。玉立亭亭、凝神含睇的荷花固然千姿百态,柔情绰约;而那大片大片的绿荷铺满水面,溢青流翠,碧色满眼,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绿叶上滴溜溜地滚动,更是风姿别具,所以诗人说“十分荷叶五分花。”入夜,荷叶荷花都隐没了,但凉风过处,飘香满家,似乎捧可盈掬,仍然可以感觉到荷花的生命在流动,甚至把人们的梦境都染香了。

清代文学家 曹寅 《荷花》
1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菡萏(hàndàn旱旦):荷花的别名。这两句大意是:荷花凋谢后清香已经消失,翠绿的荷叶也残破了,西风在绿波间吹动时因同情它的凋残而愁苦起来。这两句从人的感受写景物的变化,仿佛菡萏、西风俱有人情。除了可以直接引用这两句表现夏束末秋初的景色外,这种托物寄兴、赋情于物的表现手法,也值得学习,它往往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曲折,更委婉,更含蓄,因而更富有诗意。

南唐第二个皇帝,其子李煜 李璟 《浣溪沙》
18.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见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四。菰(gū孤):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陵泽、水边,俗称菱白。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浅水或池沼中。这两句大意是:菰蒲无边无际,湖水浩浩荡荡,荷花在夜色中开放,风露中渗透了它的幽香。景物阔大清幽,花香袭人,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夜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夜泛西湖五绝》
19.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重(chóng虫)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外湖、里湖,所以称为重湖。叠巘(yǎn):重叠的山峦。清嘉:清秀美好。三秋: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桂子:桂树,此指桂花。这几句大意是:一重重湖,一层层山,风景清丽如画,三秋桂子飘香,盛夏十里荷花。这几句铺陈西湖之美:湖面宽阔,峰峦起伏,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盛夏荷花映日,一望无际;三秋桂子送香,沁人心脾。这里作者把湖和山、秋和夏、桂和荷、香和色对照着写,使西湖风光美不胜收。据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见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说金主亮受一首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由此也可见其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这种工笔描绘,对照揎染的写作方法,可资借鉴。

北宋词人 柳永 《望海潮》
20.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清·李渔《芙蕖》。飘摇:飘拂摇曳。袅娜(niǎonuó鸟挪):细长柔美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有风时它飘拂摇曳,仪态万千;无风时也袅娜多姿,情致宜人。这两句写荷花未开之前茎叶的风姿。作者未写荷花之妖娆,先写茎叶之仪态,为后面写花预作了铺垫。~两句除用于写荷花茎叶的风姿外,还可用以描绘娇花弱柳的形态神韵。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李渔 《芙蕖》
2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宋·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宿雨:指荷叶上隔夜残留的雨珠。清圆:指荷叶清净圆润。这几句大意是:旭日初照,晒干了荷叶上隔宿的雨珠,托举在水面上的荷叶清净圆润,一张张在晨风中轻轻颤动。这几句描写清晨荷叶的词句,极为精妙,可谓尽展荷叶的风姿,尽得荷叶的神韵。试想在夏日的清晨,朝阳初照,在微风的拂动下,荷叶轻轻展开那圆润的身姿,荷叶上晶莹的雨珠被初阳吻干了,诗意何等浓郁,意境何等清丽!王国维先生赞道:“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可以此二句描写夏日清晨的风光,或描写清晨荷花的风姿神态。

北宋词人 周邦彦 《苏幕遮》
22.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

清·李渔《芙蕖》。芙蕖(qú渠)、菡萏(hàndàn汉旦):荷花的别称。未开叫菡萏,已开叫芙蕖。欲滴:形容荷花的娇嫩。徂(cú殂):到。这几句大意是:荷苞绽开成花,姿态娇嫩无比,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到秋不绝。李渔的《芙蕖》是继六百年前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又一篇托物言志的咏莲散文。~几句写荷花自初夏相继开到深秋,以它娇嫩的姿容愉悦人目,谢而后已,这种奉献精神足可陶冶情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李渔 《芙蕖》
23.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清·李渔《芙蕖》。异馥(fù附):特殊的香气。纳凉:乘凉。这几句大意是:荷叶的淡谈清香和荷花的特殊香味,闻了可以使暑热为之减退,凉气因而产生。~几句写芙蕖的香气不同凡俗。作者运用通感移情的修辞手法,写原本诉诸嗅觉的香气,竟能使人在触觉上产生消暑纳凉的精神效应,把触觉与嗅觉沟通起来,进一步引发和扩大了人的审美感受,从更深的层次上描绘了荷花的美学价值。描写林木花卉的浓郁馨香时,这种手法可供借鉴。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李渔 《芙蕖》
24.无主荷花开满堤,莲歌声脆小楼西。鸳鸯自是多情甚,雨雨风风一处栖。清代诗人 季淑兰 《消夏词》
25.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插紫荷香。线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也自凉。南宋诗人 杨万里
26.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赠荷花》。不相伦:不相同。伦,类。惟:同“唯”,只有。绿荷:这里指荷叶。菡萏:(hándàn含淡):荷花。这几句大意是:世间的花和叶命运大不相同,花多为人爱,常被采来插入金盆;而叶却被委弃,零落成尘。只有绿色的荷叶、红色的荷花与众不同,它或卷或舒,或开或合,听凭天然,共同盛衰。荷花与众花不同的主要在于它不同流俗,具有“任天真”的品格,可用来咏荷花。

唐代诗人 李商隐 《赠荷花》
27.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望凉。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宋·曾巩《西湖》西湖:此指济南的大明湖,因在城西,故称。蓬瀛:蓬莱、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此指湖上小岛。燕:通“宴”,安闲。人外:人世之外,亦指仙境。水乡:指西湖一带胜景。诗句不但写出大明湖美色,同时反映出诗人在济州当政时对大自然和乡土的热爱。

北宋散文家 曾巩 《西湖》
28.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毛泽东
29.正月迎春金样黄,二月杏花粉洋洋,三月桃花红千树,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满枝香,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冬月水仙案上供,腊月寒梅斗冰霜。

收藏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坚持不懈的名言

下一篇: 倪萍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