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狄云:当一个旧情人抛弃你时不要哭泣,因为立刻会有一个新的更好的MM来接替她——当然,这种情况更多出现在小说里。我知道你会认为我和《基督山伯爵》中的爱德蒙·唐泰斯过于类似。我要告诉你的是,在古今中外,这类情况概莫能外。武侠小说作家 金庸 《连城诀》
32.近代风俗制造出来的三种阶级是:劳动者,思想者;一无所为者。因而就有三种相当完整的公式,表现各色生活,从浪人的富有诗意与充满流浪生涯的小说,一直到立宪国王的单调与催眠的历史,都表现了出来:忙碌生活;艺术家生活;风雅生活。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33.一部长篇小说传记,或者一篇论争文章里,任何离题万里繁复堆砌夸张过分的文字,任何含糊不清多余饶舌徒使情节延宕的段落,都叫我生气。只有一页页读过去,情节始终高涨不衰,一口气直到最后一页都激动人心,叫人喘不过气来的书才给我以充分的享受。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34.即便不获奖我也要感谢这片土地,也要感谢这边的父老乡亲。我生于斯,长于斯,我最早的作品,也都是以我在这个地方成长的经验、亲身经历,甚至有好多小说人物原形都是这里,所以我想没有这块土地,没有这块土地上我的乡亲们,也不会有我这样的作家。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35.有挺我的,也有批评我的,还有完全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的,这些我都忽略不计。还有对我艺术上的批评,比如说我的语言局限,说我的小说立意不高,存在很多地方的重复,我觉得艺术的批评反而是对我的帮助,会让我今后的创作提高警惕,避免这些错误。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36.从前,他顶讨厌小说里的男人,向女人要求同居的时候.只说“请给我一点安慰”.安慰是纯粹精神上的,这里却做了肉欲的代名词.但是他现在知道精神与物质的界限不能分得这么清.言语究竟没有用.久久的握着手,就是较妥帖的安慰,因为会说话的人很少,真正有话说的人还要少。中国现代作家 张爱玲
37.我写小说将近30年来,刚开始所谓把好人当坏人写也好,把坏人当好人写也好,实际上是对我们过去极左路线文艺观念的拨乱反正,那个时候,如果年龄稍微大一点,看一下当时的作品也知道,当时是把好人塑造得完美无缺,把坏人塑造得一无是处,这是所谓现实主义最不现实、最不真实。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38.我的小说中,当然也写了理想和希望,《檀香刑》中,所有的人都死了,但我让那个身怀六甲的孙眉娘活了下来,这难道还不是理想和希望吗?我曾经在小说结尾处写上过“让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这样的理想之歌,可惜让编辑删去了。真是遗憾,他们的武断,毁了我理想主义作家的名声。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39.最基本的那几本古典小说如果不读你会找不到源头了。起码《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还是要读一读,这是基本功。不仅仅是中文系的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这是文学方面必修课。这也是在浩如烟海的小说中经过了历史的淘汰剩下的一部分,真正的经典。
人物周刊:您早期的阅读是红色经典,后来是西方作品,想听听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评价。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40.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快乐与痛苦交织的过程,写作既是脑力也是体力的很大消耗,尤其是长篇小说,所以作家首先还是该有个健康的体魄。我的获奖确实会有一些短期效应,但很快就会过去,因为文学创作不是运动,它是高度个体化的、个性化的劳动,作家还是该安静得思考、工作,任何热闹都是短暂地。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41.我个人读小说,留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个历史背景和这个历史事件,而是在这个事件当中凸现出来的令人难以忘记的性格非常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读鲁迅也好,记住了阿Q;我们读包法利夫人,记住了包法利夫人,小说历史背景很快就会陈旧,小说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很快也会变成陈旧的东西,人物是万古长青的。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42.写小说写的过程已经字斟句酌,写出来还要反复修改,有时因艺术的需要也不能太直露。你要塑造人物,有时人物是虚伪的,你让他满口实话这个人物就不对。但是真正的如果要看出我想表达的东西,还是要看小说,我在访谈当中很多话未必能马上说出来,但小说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我想说的话曲曲折折表现出来。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43.尽管说了实话会显得很不近人情,但我还是要说,得奖和写作,真的没有什么关系。我的意思是说,一个作家,第一不会也不应该把得奖作为自己写作的动力,第二,得奖并不会使他的小说变得好起来。已经写出来的小说不管得奖与否,是好是坏,已经无法改变。还没写出来的小说,甚至必须与得奖小说大唱反调,才会有价值。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44.我觉得,这个“不能搁得太久”,倒也未必。当你突然产生创作冲动,如果不马上动笔,真的会冷淡下来,也许会有另一段创作冲动把你前面的压制住了。我觉得,首先,我的小说截至现在为止,大部分在生活中都有原型,这些原型在心里面像种子一样成长,这个人物越来越熟悉,当我感到对这个人物的价值越来越有清晰的认识时,我开始创作。
人物周刊:海明威说,“对一个题材不能仓促动笔,也不能搁置过久”,对您而言,究竟具备什么条件时,您会动笔创作一部新作品?
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45.伤口里最容易生出文学。我经历了抄家、暴力,以及恐惧、屈辱、折磨,以及任意的伤害,我曾想写过一部名为《抄家》的小说,但是最终我放弃了。我反而写了另一部《感谢生活》,因为,正是这种急转直下、一落千丈的周边,使我感受到社会人生的真谛;并使我从想象走向思考,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大我的失明,因而拿起更为沉重的文学的笔。作家,画家 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