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春光的名言

春光名言

16.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杜甫《腊日》。腊日:农历十二月会祭众神的日子。侵陵:侵逼欺凌。萱(xuān宣)草:一种古人认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故又名“忘忧草”。漏泄:透露。这两句大意是:忘忧草还受着雪色寒气的侵袭欺凌,可是柳树的枝条已经吐绿,透露出春光来临的消息。杜甫原是借写景抒情,借以表述平定安史叛军的形势有所好转,心情喜悦。现在可以用来描写早春风光,衬托喜悦之情。

唐代诗人 杜甫 《腊日》
17.谁言造物无偏处,独遣春光住此中。

宋·徐积《长春花》。造物:古代以为万物是天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这两句大意是:谁说老天没有偏心的地方,为何独独教春光长住在此花之中。月季是世界名花,被誉为“花中皇后”,在我国十大名花中它名列第五。我国是月季的故乡,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十八世纪才传入欧洲。月季花芳香馥郁,四时常开。宋人诗云:“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所以它又有长春花、月月红、四季花等别名。徐积的诗说,这是由于造物主的偏心眼,派遣春光长驻此花,才使月季“得天独厚”,以致春去冬来,无日不春。

宋代诗人 徐积 《长春花》
18.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宋·辛弃疾《鹧鸪天》[扑面征尘]。周遭:周围。这两句大意是:走过无数道山岭,到处都是一片碧绿,那不知名的野花,显得分外娇美。这是写旅途所见的郊野春景,文笔清新,景物如画,流露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悦之情。可用来描写春季的郊野风光。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鹧鸪天》
19.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jì记)菜:一种野菜,开白色小花。这两句大意是:城中娇弱的桃李在风雨里凋零,仿佛在为春天逝去而愁苦;野外白色的荠菜花仍开满溪头,显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两句不仅可用来描写春末的自然风光,而且由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故可用于形容截然相反的两种境遇,借以赞扬不被人们着重的弱小者的蓬勃兴起。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鹧鸪天》
20.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宋·唐庚《春日郊外》。省(xǐng醒):觉察,知道。这两句大意是:城中尚未觉察到春天已经来临,城外的榆树、槐树却已泛出半树嫩黄。这两句可用于描写早春的景色,或用于表现春日郊游时的新奇感觉。还可用于通过对比,指出事物之间的种种差异。

北宋诗人 唐庚 《春日郊外》
21.鸭头春木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宋·苏轼《送别诗》。鸭头:形窖江水如鸭头的浓绿色。春脸:指美好的春色。这两句大意是:鸭头似的春水一片深绿,浓得就像染过一样;红桃与绿水相映,把春天的容貌打扮得更加娇艳。《送别诗》原作为:“~。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昂头回客几时归?客道秋风黄叶飞。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本诗虽为送别诗,但投有凄楚悲凉、生离死别的情调,故此二句景色写得十分鲜美:春风和煦,江水如染;桃花嫣红,倒映水面。一幅多么优美的风景画!可用以形容大好春光。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送别诗》
2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宋·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这两句大意是:山下的兰芽很短,还浸泡在溪水中,松间的沙路十分洁净,没有一点泥迹。这两句描写了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小溪潺潺,兰芽初萌,松林苍翠,沙路无泥,好一派洁净明丽的郊野春光,充满了勃勃生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浣溪沙》
23.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宋·姜夔《契丹歌》。相间:一个隔着一个。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到来,草色青青,一碧万顷;芍药牡丹,相间发出鲜艳的红色。这两句是描写北方草原春色的。一提塞外,人们最容易跟沙漠、荒塞、春风不度等联系起来,姜夔笔下的塞北,却春色如许,美丽似画,令人目光一新。诗句的特点是视野辽阔,气势豪迈,与那些描写小园香径、柳絮杨花的诗相比,别有一番风味。用于描写草原的春色,描写大场面的春光,较为恰切。

南宋文学家 姜夔 《契丹歌》
24.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晚春》其三。这两句大意是:在金黄色的菜花丛中,自由自在的彩蝶双双飞舞,春日迟迟,暖意融融,农家进入大忙季节,无人来家作客。这两句诗描写晚春农忙时节的农村景象,语句平易,写景自然,是诗如画,富于生活气息。可用于描写农村春景。

南宋诗人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晚春》
25.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明·佚名《增广贤文》。莺花:莺啼花开,象征春天的景物。老:此指春色竭,春光逝,春已暮。教:让,使。枉:白白地。这两大意是:莺啼花开的绚丽春光,还怕好景不长,衰老逝去;难道可以让年轻人枉费韶华;虚度青春?先把没有感情的“莺花”拟人化,使它具有“怕老”的人的感情;再警戒年华如春的年轻人岂可不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可用于教人惜阴珍时。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
26.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褪:退色。这几句大意是:红色的花朵纷纷凋残谢落,枝上长出小小的青杏,燕子来回翻飞,绿色的春水围绕着几户人家流淌。这几句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植物有动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春光。可以引用来表现晚春村野景色。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蝶恋花》
27.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宋·管鉴《醉落魄》[春阴漠漠]。这两句大意是:人心不像春风那样薄情,守好花枝,不让花凋零。这是作者在园中赏海棠时即兴而作的一首词,上阙是:“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原来,这一天阴云密布,东风劲烈,海棠花面临着被东风吹落的危险,难怪作者恼恨这可恶的东风,埋怨这薄幸的春情。他决心挺身而出,死守花枝,护住花朵,不让东风把它吹落。作者对花可谓一往情深,而且颇有男子汉护卫弱女子的气概。这几句词以奇想痴语见胜,虽明知其不可能,但作者爱花护花的一片至诚,却令人久久难忘。从欧阳修的掩门留春、泪眼问花,到黄庭坚要唤春归来同住;从朱淑真让柳丝系住青春,到管鉴决心“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古代文人为挽留春光真是绞尽脑汁,各种方案争新出奇,不落俗套,这才为作品赢得了不朽的生命,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这对学习写作者来说,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

南宋前期词人 管鉴 《醉落魄》
28.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五代·南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这几句大意是:林花谢了,春红褪了,春归太匆匆!令人感到无奈的,是那催春的朝雨,晚间的寒风。《相见欢》[林花谢了]为词人后期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景象,抒发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首句写出春残花谢、落红满地的衰败景象,令人惋惜伤怀。“太匆匆”三字,使本来已经颇为浓重的惜春之情表现得更加强烈。最后一句揭示了春归的必然原因:朝来寒雨,晚来急风,朝朝暮暮对百花横施淫威,百花焉能不凋零,春光焉能不匆匆归去?可以此几句抒发惜春之情。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相见欢》
29.连夜深山雨,春光应未多,晓看洲上草,绿到洞庭波。清代画家 恽格
30.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常情猜。

唐·刘禹锡《扬枝词二首》其二袅娜(niáonuó鸟挪):形容草木柔弱细长的样子,也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情(qiàn欠),古时对男子的美称。这几句大意是:浅黄淡绿的柳色映照着楼台,提前迎来了春光;只因柳树体态柔弱轻盈,显得分外多情,所以总是受到春风的猜疑。柳色“迎得春光先到来”的想象已颇为新奇,而后两句的拟人手法更显得别开生面。春风拂柳,柳姿婆娑,诗人想象那是一对情侣,女的活泼多情,男的因爱致疑,思致多么活泼!可用来描写杨柳。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扬枝词二首》

收藏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老年人的名言

下一篇: 达尔文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