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北宋散文家 苏洵 《辨奸论》《诗经·谷风》。习习:微风声。谷风:东风,或从山谷吹来的风。以阴以雨:等于说为阴为雨。这两句大意是:东风轻轻地吹,天气时阴时雨。《谷风》本是写弃妇的诗,这两句是以风雨起兴,形容丈夫的暴怒。现在人们常以“习习”形容和煦的风声。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谷风》《诗经·风雨》。晦:阴暗。已:停止。这两句大意是:风雨凄凄,天色阴暗,鸡鸣声没完没了,叫得人心烦意乱。原诗以这两句衬托女子盼望情人时的烦乱心情。同为鸡鸣,在不同的场合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令人感到欢畅豪迈;风雨交加中的鸡鸣则另是一种况味。景物烘托的作用,在写作时值得注意。这两句诗后来在引用中被赋予了新意,可用来反映雄鸡忠于职守,纵然“风雨如晦”,依旧按时报晓;也可引申以表现人民在反动统治下盼望光明的心情。“风雨如晦”还可单独用来比喻一种不利的政治气候。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风雨》五代·南唐·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潺潺(chán蝉):雨声。阑珊:指春光衰残。这两旬大意是:帘外雨声潺潺,春光已经衰残。这两句写被俘到汴京的李后主一梦醒来,听到帘外潺潺的雨声,想到春光殆尽,南唐江山已属他人,倍增伤感。这里的“春意阑珊”既指气象,也喻国事。
南唐第三任国君,后亡国被俘,被宋太宗毒杀 李煜 《浪淘沙令》元·萨都剌《用韵寄龙江》。海风:从海上吹来的风,此指大风。这两句大意是:大风掀起了急浪,把江上的暴雨吹洒到阁楼深处。可用于写急风暴雨。
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萨都剌 《用韵寄龙江》元·刘诜《对客暮坐》。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一阵微雨过后,在空阔的庭院四壁,一群蟋蟀正在杂乱地鸣叫。诗句采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雨后的庭院空旷寂寥,阒无人声,只有蟋蟀在四壁争先恐后地乱鸣,显得分外聒噪。可用来描写乱蛩的鸣声。
元代音乐家 刘诜 《对客暮坐》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画船:绘有彩饰的游船。这两句大意是:春水碧绿,超过了湛淇蓝天,躺在画船里听雨声点点,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这两句词写春日乘船游赏的自在心境,先从视觉角度写春水绿得像一幅水墨画,再从听觉角度写雨点敲打画船像一支和谐的催眠曲,写得有声有色。可用来写乘船春游的情形。
唐代词人 韦庄 《菩萨蛮》唐·张谓《郡南亭子宴》。烟:指云气。这两句大意是:柳枝淋浴了春雨,颜色逐渐加深;松柏本是青翠浓绿的,蒙上了一层云气,显得更加苍郁。新春时节,柳枝绽出细枝嫩芽,望上去一片金黄,故有“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之说。但几场春雨后,颜色逐渐加深,变得翠绿苍青。松柏本来色调就重,蒙上一层云气后,枝叶湿润,自然更为苍郁了。毛泽东词有“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之句,也是这个意思。可用以形容柳,形容松,形容雨后的景致。
唐代诗人 张谓 《郡南亭子宴》唐·张籍《晚春过崔驸马东园》。这两句大意是:一场春雨之后,翠竹泛着清香;在纷飞的落花中,黄莺在唱着惜春之歌。这是一首写晚春之景和惜春之情的诗,下两句是:“莫遣经过少,年光渐觉空。”~两句把雨后翠竹,暮春落花,黄莺娇啼,青竹泛香等等,全都摄人诗中,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去感知诗的意境美,而在这充满诗意的美景中又融和着惜春惜花之情。可引用写晚春景色。
唐代诗人 张籍 《晚春过崔驸马东园》唐·于武陵《劝酒》。花发:花开。这两句大意是:花开之后还要经过几番风雨的摧折,人生也要尝够别离的滋味。人生哪得长相聚?正像花开之后还要经受风吹雨打一样,人生也要经得起别离的痛苦,不可过于悲伤。这两句反映了一种达观的思想,含有解劝的意味,可在离别时用以慰入劝人或自慰自劝。
唐代诗人 于武陵 《劝酒》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却:反,还。这两句大意是:雨后天晴,夕阳斜照,红杏枝头虽已零落衰败,但清香如故。原词上片写雨后的春景,~两句一扫伤春悲秋的消极、感伤情绪,写出红杏尽管零落,但仍把它特有的清香留给人间。可用以形容雨后暮春景色,或取其引申义,赞颂受到政治迫害而仍保持气节的正直、坚贞的人。
唐代诗人 温庭筠 《菩萨蛮》唐·韦应物《幽居》。这两句大意是:夜里细雨曾经来过,春草想必也在不知不觉中生长出来了。这两句写作者对夜来细微春雨的喜爱,和对春草在微雨滋润下生长的欣慰。微雨细无声,况且又是在夜间下雨,诗人并未亲见,只是早晨才发现“微雨夜来过”,于是产生了春草滋生的联想,因为也未亲见,故云“不知春草生’。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牵无挂因而彻夜安眠的幽居生活,表达了他幽居中平静闲适的情怀,可谓情景交融。可用于写初春细雨的景致和表达平静的心境。
唐代诗人 韦应物 《幽居》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树杪(miǎo秒):树梢。这两句大意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白色飞瀑好似悬挂在绿树梢上一般。王维善以画理入诗,他运用绘画上的透视学原理和色彩的搭配写景,不仅表现出山势的高峻,山泉的奇丽,而且写出了景物的远近、高低,具有立体感、层次感。王士祯评曰:“兴来神来,天然入妙”。可化用以描写山岭雨后多流泉飞瀑的可爱风景。
唐代诗人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唐·王维《阙题二首》其一。元:同“原”,本来。空翠:指空明而苍翠的山色。这两句大意是:走在山间小路上,天本来没有下雨,那空明青翠的山色,却像是沾湿了人的衣服。这两句描写山间草木葱茏苍翠,尽管未曾下雨,可是那空明翠绿的山色,却仿佛是晶莹的液体似流欲滴,能沾湿行人的表服。想象新奇,语言清丽,可用来描写春夏间草木蕊茏的山林。
唐代诗人 王维 《阙题二首》唐·王维《秋夜独坐》。这两句大意是:山果被深秋的寒雨摧落,草虫也在雨夜躲进堂屋,在灯下鸣叫。诗句没有直接写秋写寒,而深秋的寒意自现。可用以描写深秋雨夜的景象。
唐代诗人 王维 《秋夜独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