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隐《乐游原》。这两句大意是: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是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怎奈黄昏接着临近了!这是赞美,是感慨,是遗憾,又有几分倒惆怅。丰富的情感内涵,使这两句诗成为具有哲理性的千古名句。后人常借用来说明自然规律的不可更移,比喻人的晚年虽然幸福美好,但好景毕竟已经不长;也有借其意境。把老年人再婚称作“黄昏恋”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暂时旺盛,但衰亡将接踵而来的局面或景象。
唐代诗人 李商隐 《乐游原》唐·李峤《桂》。这两句大意是:茂密的枝叶映出无限月光,繁花开满时已到了秋天。桂花为我国传统的观赏花木,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它有岩桂、木犀、九里香等许多别名。关于桂树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其中以吴刚伐桂最为著名。因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又称月中桂。桂花在我国十大名花中名列第九。每当秋风送爽季节,桂花飘香十里,令人心醉。这两句写月光下桂枝的美姿和秋日盛开的桂花。金秋之夜,桂下望月,透过浓密的枝叶,姣好的月色如从枝头生出,映下斑驳的桂影;秋天,百花渐次零落,桂花却迎着飒爽的金风盛开,四下飘溢着袭人的香气,独占秋色,点缀着大自然。诗句~意境优美,可用来描绘月下的桂树。
唐代诗人 李峤 《桂》唐·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侍郎叔:指刑部侍郎李晔(yē叶)。巴陵:巴陵郡。醉杀:犹言醉坏,醉死,形窑沉醉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巴陵有那么多的美酒,醉杀了洞庭一带的秋色。诗人将洞庭湖水目为“无限酒”,这个想象已很奇特。而他由自己醉酒又推想洞庭一带的秋色,也是因喝多了洞庭湖的美酒而沉醉了,这种拟人手法更富浪漫色彩。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陶醉心情。可用来写洞庭湖秋景。
唐代诗人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见《庄子·天下》。捶:通“棰”,木杖。这几句大意是:一尺长的木杖,每天取去它的一半,万世都取不尽。事物的相对性还表现在有限与无限上。一尺之捶,是有限的;但它的分割是无限的:今天取其一半,即二分之一,明天再取一半的一半,即四分之一,如此分下去,从理论上讲,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一尺之捶是有限的物体,但它却是由无限小的单位组成的,因此是相对的。可用于说明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的原理和相对性的原理;也可说明对于某些问题不能求得绝对彻底的解决,只能求得相对地彻底。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天下》唐·郑谷《柳》。会得:领会,理会。惹:挑逗。这两句大意是:垂柳仿佛也领会了离人无限凄切的心情,所以才摇曳着枝条,吐着白絮,似乎在惹逗着春风。《柳》原诗为:“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春风吹得柳枝摇摆,吹得柳絮飘舞,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理会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人注目的。一个“惹”字,化被动为主动,充满了感情色彩。
唐代诗人 郑谷 《柳》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碣石:碣石山,六朝时已没入渤海中。潇湘:二水名,二水在朝南零陵县合流,合称请湘。这里碣石、潇湘代指塞北、江南。这两句大意是:斜月西沉,终于隐藏到茫茫的海雾中去了,在一片暗淡的夜色中,江南塞北之间的道路无穷无尽。《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诗,它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生、月升、月高、月斜、月落为顺序,描绘了人间的良辰美景和离别相思的痛苦。这两句写月落时的景色,在迷离恍惚的夜色中融进了远隔两地的游子思妇的离愁。所以全诗紧接着以“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收尾,抒发了夜色将尽而离愁无穷的深沉感慨。这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唐·裴说《春日山中竹》。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已到山中,但无数野花却不得吐蕊怒放,因为青竹遮满半山,流翠滴寒,似与春日艳阳争胜比强。诗句构思巧妙,用“半山寒色”把山竹的葱茏、苍翠,散发着寒意,争胜于春光,致使山花不得开放等种种意蕴表现了出来,含蓄而富于意趣。
唐代诗人 裴说 《春日山中竹》唐·罗隐《蜂》。这两句大意是: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只要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蜜蜂采蜜是很辛苦的,不论是平坦的大地,还是高高的山顶,只要有鲜花开放,它们都要前往。“不论……尽……”的句式,突出了它们的辛劳。这首诗的后两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与这两句形成强烈的反衬,突出了蜜蜂的劳而无获。诗句明写蜜蜂,暗喻人事。
唐代诗人 罗隐 《蜂》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侬:我。这两句大意是:花红一时,转眼凋谢,多像郎哥的心意,流水无尽,永无绝时,恰似我心中的忧愁。这首诗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匹春水拍山流。~。”写一热恋中的少女觅山桃红遍,春水长流,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红花盛开,容易凋谢,就像那小伙子狂热炽烈的爱情,极易冷却消逝;而替悠流水,却像自已心底的愁思,尤尽无休,十分形象地传达出初恋中的女子对爱情既向往又忧虑的微妙心理。~两句比中有兴,比兴揉一,红花绿水既是眼中景,又是心中情。诗句清新活泼,富于民歌风味。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其四。须臾:片刻。争:通“怎”。这两句大意是:城中艳开一时的桃花李花转眼间就凋谢净尽,怎似那倒垂的柳条能长时间地喷绿吐翠!显然,这里的“桃李”、“垂杨”都有比喻意义。此名句可用来讽刺那些争名争利,风云一时的势利小人,赞美那些不求闻达,朴实无华,又能长期造福于人的人。对比手法可以借鉴。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杨柳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