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退维谷,冰炭在怀。
唐·刘禹锡《为杜司徒让度支盐铁等伎表》。进退维谷:前后都是深谷,形容进退两难。珠炭在怀:冰和炭两种不相容的东西同在心头,比喻心中矛盾、焦虑。这两句大意是:处境极其艰难,进退都有危险,因而心中十分矛盾,痛苦不堪。以“进退维谷”比喻艰危的困境,以“冰炭在怀”形容焦虑的心情,都很形象,可用来描写处于困境时的心情。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为杜司徒让度支盐铁等伎表》2.进将有为,退必自修。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瑄
3.进不失廉,退不失利。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
4.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5.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鸡肋:鸡子的肋骨,骨多肉少。这两句大意是:鸡肋这东西,丢掉它好像有点儿可惜,吃起来又没有啥东西。这几句今被演化成“如食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俗语,比喻没有多大价值的事情做起来意义不大,丢掉了又觉得可惜的那种心态,含有“进退两难”的意味。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6.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易经》 《易经》
7.公无私着,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近。
唐·韩愈《送齐嗥下第序》。取舍:举用或舍弃。进退:提拔或降免。无择于:不论。迩(打尔):近。这两句大意是:大公无私的人,在任人方面不管举用还是舍弃,提拔还是降免,都不以亲疏远近为转移。用人唯贤,不因亲疏远近而影响取舍进退,这是古代开明政治家的主张,也是区别一个人有私还是无私的标尺。当今的人事工作者可从中获得教益,涉及人事工作时也可引用。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齐嗥下第序》8.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春秋·管仲《管子》接待客人时衣帽不整齐,客人的态度也就不恭敬。在行动上如果不讲礼节,政令就不可能施行。仪表和礼节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到待人接物态度的大问题。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9.每个人总不免有所迷恋,每个人总不免犯些错误,不过在进退失据、周围的一切开始动摇的时候,信仰就能拯救一个人。俄国作家 马明·西比利亚克
10.人由于天赋和教育的不同,其志向自然有高下,志向高的想做高尚的事业,志向低的只想做低微的事情。各人的志向大体上都有一定方向,这是肯定的。但是,这里要讨论的是,有大志的未必能成大业,成大业的也未必从童年时代就预见日后的成功,即使大体上决定了志向,但是他的意图和事业都是随时变化,随时进退,进退变化永无穷尽的。因为乘偶然的时机,也有完成大业的,希望学者不要误解此意。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 福泽谕吉 《文明论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