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湾《次北固山下》。次:出外远行所居止之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临江。风正:风顺。这两句大意是:春潮滚滚,江水浩淼,一眼望去,江面似与江岸平齐;风顺帆悬,直流远航,弘阔无际。写景要善于以小见大,即以小的景物显示大的景象,才能耐人寻味。“风正一帆悬”写的是小景,倘若船在弯曲的小河里,或在澎湃的三峡中行驶,需经常转弯,风既不能“正”,帆也不必“悬”,故从“船正一帆悬”的小景中,可以显现出平野开阔、大江驶舟的大景来。所以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这两句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唐代诗人 王湾 《次北固山下》唐·柳中庸《夜渡江》。缆急:缆绳被拉紧。这两句大意是“小船轻轻地前行,坐在船上的人浑然不觉,只见一根缆绳绷得很紧,才推知船是被人牵着前行的。景物的表现角度选得根巧,能给人以启发。可用来描写夜间行船的情形,也可用来比喻事物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唐代诗人 柳中庸 《夜渡江》唐·崔颢《舟行人剡》。这两句大意是:山外青山,连绵不绝,好像永无止境。绿水相连,奔流不止,水流何等悠长!此名句感叹青山无尽,绿水长流,眼界开阁,感慨万千,具有强烈的时空感。这种直言其事,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虽不新鲜,但其情真挚感人,使读者易于和诗人两心相通,产生共鸣。其中的道理,值得今人写作时妙悟。
唐朝诗人 崔颢 《舟行人剡》宋·陆游《涪州道中》。这两句大意是:蒙蒙微雨为青山增添了绿意,更显得苍翠欲滴;小舟驶过江面,压出的白色浪花向船的两边扩散开去。写景如画,清丽可爱;“添”、“重”、“压”、“分”,动景如见。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涪州道中》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遥遥:一作“摇摇”,船摇动的样子。轻飏(yang扬):此处形容船行轻快。这两句大意是:微风轻拂,波光涟滟.一叶小舟自由自在地轻轻行驶在江面,站立船头的诗人衣襟随风摆动,飘飘欲仙。此名句状写陶渊明辞官归隐途中如释重负的解脱感,气氛轻快、欢悦,流露出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上句写舟随水流,水催舟动。“遥遥”“轻飏”看似描写舟行之姿,其实言状诗人心态。下句写和风吹衣,“飘飘”二字,名为写景,实乃传导诗人心境。两句情与景,景与情通,情景融汇,无衣无缝;意境清新舒雅,语言平淡素净,准确地传达出诗人超尘脱俗时的闲雅疏放情态,勾画出一幅含笑飘舟图。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宋·王安石《江上》。缭绕:曲折盘旋。隐映:忽隐忽现。这两句大意是:青山曲折盘旋正怀疑无路可走,忽然见到无数白帆若隐若现地远驶而来。此诗状景苍苍茫茫,若明若暗,峰回路转,咫尺波澜。正是山重水复,陡然柳暗花明。可谓诗意盎然,良多趣味,可用来表现在重山中江行,忽然山尽江开时的感受。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江上》唐·柳宗元《袁家渴记》。袁家渴(hé禾):水名,在湖南陵零县西。这几句大意是:(袁家渴中)平缓的潭水很深,呈墨黑色,峻急的溪水溅起白色浪花,如水沸一般;小船行驶着好像前面已经没有路了,忽一转弯又显得开阔无边。写袁家渴中溪潭的景象,作者只用简练的几笔,就把它精确地描绘出来,生动而有色彩。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袁家渴记》唐·綦毋潜《春泛若耶溪》阵阵晚风吹着小舟轻轻荡漾,一路春花撒满了溪口的两岸。傍晚时分船儿转出西山幽谷,隔山望见了南斗明亮的闪光。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宋·苏轼《前赤壁赋》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纵,“撑,驾”的意思,一苇之所如,是形容小船如一片苇叶的样子,这一句是指撑着如一片苇叶一样的小船。凌,是“在……上”的意思,万顷之茫然,是说大江非常浩渺的意思,这一句是说漂浮在广阔的宇宙中一样的感觉。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前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