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孔子《论语·尧日》。知言:分析别人言语的是非好坏。这两句大意是:不懂得分辨别人言语的是非好坏,就不可能认识人。言为心声,不同心理的人其言语也不同。诬人者其辞滥,谀人者其辞淫,急躁者其辞多,沉着者其辞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认识人应把分辨人的言语的是非好坏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善于分辨人的言语对知人的重要性。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尧日》西汉·戴圣《礼记·太学》。这两句大意是:天下万物有本有末,经营百事有始有终。此二句以精当的语言,点出事物都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别,言外之意就是:办事时应先抓住根本,抓住主要矛盾,那么枝节问题、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了。作者还认为事情都有开始和结束,因而要注意根本求源,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钳匙。此名句对分析问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太学》宋·苏轼《谢宣谕札子》。消长(zhǎng涨):事物的消失与产生。往来:米龙去脉。疑似:又像又不像。这两句大意是:调查事物生长消失的来龙去脉,分辨利害于似是似非之间。作任何工作,都要注重调查,注重分析,这样才能搞清楚事物生长消失的来龙击脉,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一般的复杂事物中,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辨明利害,决定取舍。可以此二句说明调查、分析的重要性。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谢宣谕札子》见唐·刘禹锡《天论中》。这几句大意是:用眼睛来看事物,只能看到事物粗略的概貌;以智慧去看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的细小精微之处,看到事物的本质。这几句以精辟的语言点明了看问题必须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以目来看,仅能得其外形;只有深入体察事物内部的结构,看到事物与其它事物的联系,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可以这几句说明凡事应多想一想.多分析分析。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天论中》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三》。孪(luán栾):双生。这几句大意是:双生的孩子长得极为相似,只有他们的母亲能一眼分辨出来;利害混淆在一起的事物难以分辨,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这几句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在日常事物中,“利”与“害”常常混杂在一起,或看似有利实则有害,或看似有害实则有利,或虽有小利却存大害,或虽有小害而终获大利,令人分辨不清。唯有智者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顾此及彼,由表及里,看到问题的实质,不为斤斤小利所诱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这几句说明利害常常杂糅在一起,必须认真调查,审时度势,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才配称之为智者。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韩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