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欧阳修《再至汝阴》。黄栗留:也叫黄鹂留,即黄莺。桑葚(shèn慎):桑树的果实,熟透后色紫红,酸甜可口。麦风:农历四、五月间麦熟季节的风。这两句大意是:黄莺歌声悦耳,桑葚酸甜可口,樱桃溜红发紫,麦风清凉宜人。两句写尽仲夏季节风物之美,字里行间流露出旧地重游的喜悦之情和亲切之感。可用来表现特定地区的仲夏景物。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再至汝阴》金·董解元《西厢记》。这两句大意是:美丽的女子伤心啼哭,泪水纵横,脂粉狼藉,就像一场春雨过后,满技血一样鲜红的樱桃滴着晶莹的水珠,又像一柱红色间杂紫色的奇花在向人显示自己的美丽。这里是形容崔莺莺哭了一夜以后的外貌,尽管脂粉狼藉,仍然显得很美丽。设想新奇,比喻生动。可用来描写美丽女子啼哭时的外貌。
金戏曲作家 董解元 《西厢记》宋·蒋捷《一剪梅》[一片春愁]。这几句大意是:流逝的时光容易把人的年华抛在后面,樱桃红了,芭蕉绿了。此三句写时间的流逝。“流光”句是说光阴似箭,逝者如斯,显得过于抽象,似在给人讲哲理,因而词人便以樱桃渐红,芭蕉转绿,形象地写出季节的推移。樱桃是一点点变红,芭蕉是一点点转绿,而青春、年华也正是在这渐红、转绿中消失,可谓别有情致。以此三句来形容晚春景致,感叹春光流逝,均十分恰切。
宋末元初隐士 蒋捷 《一剪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腼腆(miǎntiǎn免恬):羞涩不语的样子。樱桃:樱挑的果实,这里比喻女子小而红润的口。玉梗:光洁如玉的粳米,这里比喻洁白的牙齿。恰方言:才说话。这几句大意是:在人前含羞不语,从那红樱桃般的小嘴里露出粳米般洁白的牙齿,半响才开始说话。这几句写张生眼里所看到的莺莺的容貌、神情,绘形绘声,宛然若见。可用以描绘美貌女子羞涩的神态。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元·方回《樱桃花》。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妖色:艳丽的色彩。工:工巧。著(zhuó捉):这里作“结”用。子:籽。这几句大意是:浅红色的樱桃花在料峭的春风中开放,苦于没有艳丽的色彩,很难把它画得工巧。它此时之所以不肯完全显露出自己的神采,是要留待日后结出通红通红的果实来。~运用实写和虚拟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樱桃花,此时花开已是“画难工”,他日“精神露”时,情景将会何等美好!诗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既有眼前的实景描写,又有日后虚想中的景致,可谓含蓄蕴藉。
元朝诗人 方回 《樱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