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礼记经典语录

礼记经典语录

61.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竟:通“境”,边界。国:指都城。门:主人的家门。讳:这家主人长辈的名字要避开,不能直称,谓避“家讳”。这几句大意是:进入别国的国境,要问一下有哪些是法令不允许的事项;进入都城,要问一下该地的风俗习惯;进入人家,要问一下应避的家讳。这几句集中表达了应体察民情,入乡随俗的观点。在作者看来,三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样才能不闹笑话,不犯忌讳,不触犯别国的法令。这样作,一是尊重别人的权力、习惯;二是可使自己与别国人民结合在一起,更好地生存下去。可以这几句说明应了解和尊重异国他乡的风俗。

6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6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6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审:详尽细密。笃:忠实,切实。这几句大意是:学习应该做到的境界是:广泛地学习,详尽地询问,细密地思考,明确地辨析,切实地实行。这是儒家的治学标准。该标准强调“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反映了中华文化鲜明突出的实用理性特点,指出了学习的规律性,是迄今仍然具有实用价值的值得继承的文化遗产。

65.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走兽。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鹦鹉:鸟名,羽毛美丽,舌圆而柔软,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猩猩:猿类,形状略似人。这几句大意是:鹦鹉虽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它仍是飞鸟;猩猩虽也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但它还是走兽。巧嘴的鹦鹉和猩猩,虽善于学舌,有“能言”之名,却仍然改变不了它们作为禽兽的本质。比喻看问题不能只看形式而重在看其实质。

66.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失足:举止不慎重。失色:容貌不庄重。失口:说错了话,言语不当.这几句大意是: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颠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几句可用以劝人要谨言慎行,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活,也不要作不该作的事.免得授人以柄.招致非议。

67.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自反:自我反省。这几句大意是: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学问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对某些知识困惑不解,然后才能奋发自强。这几句是强谓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只有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果一味妄自尊大,自满自足,蔚不会积极上进。可供勉励青步年刻苦学习时引用。

68.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礼仪对于人来说,就象酿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礼仪,小人轻视礼仪。蘖:酒曲,类似酿酒用的米。

69.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7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尚:崇尚.注重。这几句大意是:礼节贵乎有采有往。只有往而无来或其有来而无往,都是不台乎礼数的。在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人与人,朋友与朋友的交往中,礼节上很重视有来有往,互相都应采取同样的态度和礼仪规格,习惯上称之为“礼尚往来”。现在也用以比喻对方对我怎么样,我就对对方怎么样。而“来而不往非礼也”一旬,又多喻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种对付敌人的手段。

71.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饮食:食欲。男女:性欲。大欲:最基本的欲望。恶(wù务):厌恶。这几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死亡和贫苦,是人最厌恶的事情。食欲和性欲,是人从生理上产生的最基本的欲望,而死亡和贫苦,则是人从自身的生存出发所最厌恶的,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所产生的自然的心理。我们可以用前两句说明追求饮食性爱是人的基本欲望,也可以用后两句说明求生存避贫苦是人的本能。但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为了保持清白的节操,可以不顾“饮食男女”,不避“死亡贫苦”,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传统美德。

72.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教学。
73.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居:处于。言:盲论,指应该提出的意见。这几句大意是:处于一定的职位,而没有在那个职位上所应该提供的意见,君子为其感到羞耻(或:是君子的就应当感到羞耻);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君子为其感到羞耻(或:是君子的就应当感到羞耻)。处于一定的职位,就要有在那个职位上应该提出的意见,有在那个职位上应该有的行为;如果尸位素餐。始终没有在那十职位上应该提出的意见,或只是说说而不去做.是君子的都为这种行为而感到羞耻。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于一定的职位就应该有符合那个职位的言行.也可用于讥讽居于一定的职位而不称职的人。

74.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醴:甜酒。甘:甜美。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交往不用虚言藻饰.就像水那样清淡,小人的交往多用甜言蜜语,像醴酒那样甘甜;君子之交如淡水相合久成江河,小人之交如甜酒相掺久乃败坏。交友应待之以诚而不在表面上的甜言蜜语,《礼记》这段话用浅显的事理作比喻,很显有启迪作用。

75.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76.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身处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

7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嘉肴(yao摇:美味的荤菜。弗:不。旨:滋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这几句大意是:即使有美味的莱肴,不吃,是品不出它的美味来的;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是不会懂得它的优越的。此条从反面立论,阐述治学的道理.先以生活中品尝美味的小事起兴.引出学习的重要性,表现手法含蓄、曲折,耐人寻味。~几句以劝学为宗旨.足以启迪心智,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其表现手法也值得借鉴。

78.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79.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西汉·戴圣《礼记·夫学》。生财:增加物质财富,大道:重要的方法,基本的原则。众:多。寡:少。疾:快。舒:慢。恒:经常。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增加物质财富有一个基本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增加得快,耗用得慢,这样国家的资财就会经常富足。这几句以简洁的语言说明了一条朴素的真理。可供引用论述生产与消费的比例及速度对于国家经济的作用。

80.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张:拉紧弓弦。弛:弛放松弓弦。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这两句大意是:治理国家既要严,又要缓,这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治国之道。这一段话原意是讲治理国家的法则。大意是讲在治理国家上,只讲严而不讲缓,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不会这样做的;只讲缓而不讲严,又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不肯僦的。既有严又有缓,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法则呀。这是孔子对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能够做到宽严相济的赞扬。因为其中强调对立双方的辩证关系,因而对人们很有启发作用。在现实生话中,我们常常赋予这段话以新的生命力,用以说明要劳逸结合,刚柔相济,既要严肃紧张,又要生动活泼。

8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能就会了,可是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果真能照这样自去做,那么即使再笨的人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在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变得坚强。

82.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抗:举起来。队:即“坠”(zhuì缀),从高处落下。折:转折。槁(gǎo稿)木:枯木。倨:直而折曲。中(zhòng众):正好符合。矩:画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凶:弯曲。钩:圆规。贯珠:一个接一个串起来的珠子。这几句大意是:歌声昂扬,如用力举物;歌声低沉,如物体坠落;歌声婉曲,犹如转折;歌声停止,好像枯木。直而折曲的歌声,方正如矩;委婉的歌声,圆曲如规,联贯起来正如一串珍珠。钱锺书先生根据《乐记》中这一段话,提出了修辞学上的一种手法——“通感”。所谓“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歌声本来诉诸于人的听觉,但高亢的歌声如用力举物,就跟人的肌肉运动(触觉)联系了起来;下滑的歌声,如物件下坠,就跟人的视觉联系了起来;刚直的歌声、委婉的歌声都能引起听众情绪的起伏变化,这就是说,音乐不光使人感到悦耳,还能沟通人的其他感觉;不光表现出声音之美,还能“声入心通”,表现出音乐感动人的力量来,“通感说”虽然是今人提出来的,但~这段话说明古人早已注意到了“通感”现象。

83.国无九年之蓄日“不足”,无六年之蓄日“急”,无三年之蓄日“国非其国”也。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这几句大意是:如旱一个国家没有够用九年的积蓄,可以说这个国家“财力、物力不足”;如果没有够用六年的积蓄,可以说这个国家“情况紧急”;如果没有够用三年的积蓄,可以说这个国家“不是个国家”。这段带有夸张意味的议论,强调了必要的财力物力储备对于一个国家命运的决定作用,可供引用论述积蓄的重要意义。

84.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85.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治世:治理较好的、安定的社会。以:而。乖:不顺。思:引申为悲感。道:规律,事理。这几句大意是:治平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安闲与欢快的情调,显示了当时政治的和顺;动乱之世的音乐必然充满怨恨与愤怒的情调,显示了当时政抬的乖悖;被别人征服的国家的音乐,必然充满悲哀、忧愁的情调,显示当时人民正在遭受苦难。每个时代的音乐与当时的政治总是息息相关的。音乐与文学一样,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流露,因此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能曲折地反映出社会政治的特点。这几句可供论述音乐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时引用。

8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西汉·戴圣《礼记》上自皇帝,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道德、品性为根本。若人们不将修养自身的道德品性为根本,就不可能管理好家族,治理好国家,也不可能使天下太平。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却反过来厚待我,这样的事情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87.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88.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89.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子高曰:“吾闻之矣:生有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成子高病倒在床。庆遗进屋问他说:“您的病已很危急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后事该怎么办呢?”子高说:“我听说过,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有益,死了也不要害人。我纵然在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死了要危害于人吗?我死之后,就找一块不长庄稼的地把我埋了吧。” 成子高:国子高,齐国大夫。庆遗:齐国人。请:治理的意思是询问。大病:重病治理纸委婉的死亡。乎哉:表示反问的语气词。不食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

9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文明的名言

下一篇: 方舟子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