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姜子牙 《太公兵法》
名言解释:
商末周初·姜子牙《太公兵法》
比喻好的事物需要适合的环境才能产生。
上一句: 人去不中留。
下一句: 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更多 关于环境的经典语句
1.枳棘非鸾凤所栖。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仇览传》。枳(zhǐ止)棘:多刺的灌木或小乔小。鸾凤:凤凰一类高贵的鸟,相传它非醴泉不饮,非梧桐不栖。本句大意是:枳棘这样低矮多刺的灌木丛,不是凤凰那样高贵的鸟类所栖居的地方。这句比喻杰出的人物不愿屈就局促的地方,也可用作谦词,说有名的人不肯到自己这小地方来工作。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仇览传》2.橘逾淮北而为枳。
西周·周公旦《周礼·冬官考工记》。逾:越过。枳(zhǐ纸):枸枳,果内少而酸的一种植物。本句大意是:橘树越过淮河以北就会变成枳子。橘之变枳,是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的结果,这个条件就是气候。这种转化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也提示人们在“条件”的促成作用上可以适当采取对策,增加转化的或然性。
西周政治家 周公旦 《周礼·冬官考工记》3.让绿色与我们共存!
4.健康是最大的节约。
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朱:同“蛛”,朱砂.一种红色的颜料。这两句大意是:经常接近朱砂的人会染上红色,经常接近墨石的人会染上黑色。该名句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阐述交友和处世的道理,说明环境的熏陶,交游的感染,对一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字面上看似叙事,实质是深刻的说理,形式上看似直陈,其实是比喻、象征,手法巧妙,喻理深刻。知名度、引用率颇高,久传不衰,沿用至今。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太子少傅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