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句 > 王勃关于思念朋友的名言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唐代诗人 王勃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
名言解释:

唐·王勃《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二。

杂体:没有一定规则格律的诗体,实际属于古体诗。故:旧日,从前。这两句大意是:(在这明月之夜)我怀念起旧友、旧情以及和旧友参加酒宴的情景,但我只能这样地了望相思,却不能和故友见面。

这是作者写的客中思友诗:“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渡江来。~。”诗人在秋风明月之中凭栏眺望的形象宛然在目,连他的内心活动也生动地刻画出来。~采用叠字和排比的句式,造成音节上的回环顿挫,更加深了诗的深沉感情,李白诗“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写法当受此诗的影响。

上一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

下一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责任的名言

下一篇: 韩寒经典语录

▍更多 王勃经典语句
1.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胜地:优美的地方。盛筵:华美的酒席。这两句大意是:风景优美的胜地不会永久存在,高朋满座的盛筵难以再次遇见。这两句主要在于感慨优美的光景不可多得,隐含着对“胜地”、“盛筵”的珍惜、依恋之情,可用以喻世事多变,聚散无常。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2.积微成大,陟遐自迩。

唐·王勃《平台秘略赞十首·幼俊八》。陟(zhì至):登高。遐(xiá霞):远。迩(ěr耳):近。这两句大意是;积累小的才会形成大的,攀登远山须从近处起步。这两句话说明事物积小成大即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的规律。小和大,远和近,都是量的规定性,有小才能成大,有近才能到远,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凡事不分大小,都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平台秘略赞十首·幼俊八》
3.东隅巳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东隅:太阳升起处。桑榆:比喻日暮时光。这两句大意是:虽然失去了初升的太阳,能抓紧日暮时光也不算晚。这也是一条以比喻象征见长的名句。它巧妙地寓人生哲理与自然现象之中,借自然现象深刻地揭示人生哲理,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观念得以升华。它告诫人们,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只要能够从现在做起,即使到了迟暮之年也仍能放射余热。这是一条劝喻人们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格言,给人以振奋与自信的力量,字里行间流宕着积极奋发的强烈感情。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4.浇风品渐,淳化难归。

唐·王勃《刘石相书》。浇风:浮群的风气。淳化:淳厚的风俗。这两旬大意是:轻薄浮靡的风气很容易蔓延,淳厚质朴的习尚很难于回复。古人认为风俗的淳薄.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因而对风俗十分重视。此二句提出;淳厚良好的风俗很难建立起来,而浮薄的风尚却很容易蔓延开来.因而应防微杜渐,在轻靡之风刚开头时就将其堵住,使浇风无立足之地,这样才能保持住良好的风俗。可用以说明应努力培养良好的风尚,批判,制止轻靡的风气。

《刘石相书》
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唐·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冯唐”句:冯唐,西汉人,文帝时拜车骑都尉,景帝时出任楚相,后被免,屈居郎官小职。武帝立,有人推荐他,时已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故史称“冯唐白首,屈于郎署。”“李广”句:李广,汉武帝时名将,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却始终投有立功封爵,最后被逼自杀。这两句大意是:冯唐老了已不能任职,李广多舛难以立功封爵。王勃是以冯唐、李广自况,说明身处逆境,才高命乖。现在可借以比喻政治上不得意而年纪已老,或很有才干却得不到提拔的人。

《滕王阁序》
▍更多 关于思念朋友的经典语句
1.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见唐·韩愈《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新知:新交。衰暮:老年人。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乐于结交新知己,老年人则思念昔日的老朋友。这是元和十五年韩愈诏拜国子祭酒行至江州(今九江)时写给鄂岳(今武昌)老友李程的一首诗。诗中感慨双方都已年过半百,来日苦短更加思念旧日老友。这两句以少年、老年空友的不同特点作对比,突出了老年人特别思念老朋友的特殊心理。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2.不知人万里,时有燕双高。

唐·李商隐《迎寄韩鲁州(瞻同年)》人在万里之外,饥寒冷暖我一点也不知晓;偶尔望天,倒有一两只归燕在匆匆兼程。连燕子都知道归去,你怎么还不回来呢?全诗的情调是思念好友,盼他早回。

唐代诗人 李商隐 《迎寄韩鲁州(瞻同年)》
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王昌龄《送柴侍御》。这两句大意是:青山一道,云雨相同,虽离别而近若比邻;明月共睹,别而未分,何能算作两乡?这是王昌龄在龙标贬地送友人柴侍御去武冈时写的一首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第三句从正面写龙标、武岗两地接近,有青山相连,云雨与共;第四句则用反诘语气说:明月一轮,虽分别而可共睹,岂能算是两乡?因为两地一心,物因情变,就化“远”为“近”,合“两多”而为一乡了。这样写既是对朋友的宽慰,同时也蕴含着思念朋友的深情。笔法灵巧,语言新颖,情文并茂,作者不愧为唐人中写绝诗的大手笔,值得学诗者神会妙悟。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送柴侍御》
4.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这两句大意是:满目河山辽阔苍茫,徒然引起人们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风吹雨打落英缤纷,更使人们增加对春归的感伤。这两句以情景交融之笔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流露出深沉的忧伤。前一句写远景,境界开阔,情调悲凉。那苍苍茫茫的河山吸引着离人的视线,使他情不自禁地忆念远方的亲友,但是山远水长,相见无期,忆念也是徒然。一个“空”字,在转折中表现了离人的无限惆怅。后一句写近景,境界凄迷,格调缠绵。风风雨雨吹落了枝头的残花,催送着春天归去。这衰败的春景,使离人更感忧伤。这两句词以不同的境界表现相同的感情,“空”字表转折,“更”字示进层,在这一退一进之中,大大增强了词句的表现力。

北宋词人 晏殊 《浣溪沙》
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扬州城的名胜之地,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指扬州西门外的红药桥,相传古时候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此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桥。玉人:既可指美女,也可指才子,此处当指风流倜傥的韩绰。这两句大意是:二十四桥洒满了皎洁的月色,空中传来悠扬的箫声,朋友啊,在这美好的秋夜,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这首诗是杜牧寄给友人韩绰的,抒写对江南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后两句诗既写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景,又巧妙地把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吹箫的古老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以调侃的口吻探询友人的近况,表现了一种亲切深厚的感情。那隐隐传来的萧声,又给月夜增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诗句语言秀丽,意蕴丰富,感情深长,情趣盎然。这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笔法,可资借鉴。

唐代诗人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