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言警句 >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警句 历史

南北朝·南朝·梁历史:(502年-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后期国势败坏,北齐和西魏相继来攻,失去了大片土地,注定了北强南弱之势。萧衍建立,萧方智时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另外萧衍的孙子萧詧曾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后亡于隋。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
1.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南朝·粱·周兴嗣《千字文》。守真:保持自然本性。逐物:追逐物欲。意移:意志就要移向邪路。这两句大意是:保持自然本性,志向便能满足;追逐物欲,意念就会转向邪路。道家认为为:“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素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见《庄子·大宗师》),《尚书·旋獒》有“玩物丧志”之语,~二句便是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此二句继承了道家“弃圣绝智”的思想.提出为人处事应归朴返真,坚持信仰。向往真理.保持人所固有的本性,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淡泊,因为物欲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可以此二句劝勉青年人多追求精神文明,淡化物质欲念。

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千字文》
2.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南朝·粱·周兴嗣《干字文》。上:长辈。下:晚辈。这两句大意是:一个团结融洽的家庭,应该是长辈、晚辈能和睦相处,丈夫说什么妻子就跟着随和。“夫唱妇随”是封建夫权思想的集中表现,即妻子不能够违拗丈夫的意志,不管同意不同意都必须随声附和,唯丈夫之命是听,以此表示夫妇关系的“和好”。这种夫妇关系在新社会已被否定。现在人们则戏称夫妇两口一个腔调说话是“夫唱妇随”或“妇唱夫随”。

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干字文》
3.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这两句大意是:性情安静,精神就恬淡舒适;动了欲念,精神就疲劳倦怠。性情安静,万事万物能不想即不想,能放开即放开,超脱于利欲之外,精神就会安逸舒坦;利欲之心一动,总要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欲望,精神就疲劳了。这两句可用来说明私欲滋生是修心养性的大敌。

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千字文》
4.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缘:由。庆:奖赏。这两句大意是:灾祸是因为坏事做得多而积累起的,幸福是由于作好事而得的奖赏。做一件坏事,积一分仇怨,多一分灾祸,坏事的积累,最终会导致灾祸加身;做一件好事,积一分恩德,多一分福气,好事的积累,最终会导致幸福的来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两句可用于教育人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千字文》
5.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南朝·粱·萧子显《南齐书·壬敬则传》。这两句大意是:三十六种计第中,逃跑是上等计策。王敬则是齐高帝的辅国将军。齐明帝嗣位后,杀害旧臣,敬则起兵造反。明帝儿子萧宝卷昕说敬则兵至,急装欲走。王敬则说:“檀公~,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意思是说你们父子只好赶快逃跑了。王敬则所说的檀公,是指南朝宋武帝开国武将檀道济,功勋卓著。道济与北魏军作战,屡战屡捷。后因粮草枯竭,援兵不继,军心惶惶。道济将少量的米散置在沙土上,乘车缓缓出巡,又用疑兵、反间等计策,使魏军不敢追逼,然后安全退走。后来人们把“檀公~”这句话,发展为古代兵法所谓“三十六计”,其中有“走为上”计。~宋·惠洪《冷斋夜话》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后被广泛运用,指打仗时无力对抗敌人,就以走开为上计。现在泛指事情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别无良策,就采取逃避的做法,一走了之。

南朝梁朝史学家 文学家 萧子显 《南齐书·壬敬则传》
6.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 萧衍
7.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比喻三国时代书法家韦诞的刚健有力与饱满峭拔的书法艺术。

南朝·梁书画家 袁昂 《古今书评》
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南朝梁皇帝 萧衍
9.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10.兼撮众法,备成一家。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 庾肩吾
1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南朝文学家 吴均
12.征人拔剑起,儿女牵衣泣。

南朝·梁·何逊《见征人分别诗》。这两句大意是:应征者拨出宝剑,起身出发,儿女们牵衣哭泣,依依不舍。《见征人分别诗》表现军队开赴前线时的送别场面,应征者拔剑出发,表现出一种毅然的果决。亲人的牵衣哭泣与前句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出英雄的气魄。~两句与下四句“侯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且当横行去,谁论裹尸入”一起,塑造出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热忱的征人形象,呈现出一种壮烈的气氛与伟岸崇高的美感。诗歌化用汉乐府民歌《东门行》中“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的诗句,可以看出汉乐府对文入诗作的深远影响。

南朝梁诗人 何逊 《见征人分别诗》
13.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南朝·粱·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这两句大意是:山间一无所有,了无牵挂,多的是岭上白云,日日相伴。陶弘景是南齐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著名隐士。他爱好山水,隐居于家乡句曲山(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时称“山中宰相”。齐高帝曾下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写了一首诗作答:“~。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高洁淡远、超然物外的情趣,对后世隐逸文人颇具影响,孟浩然的名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即受此诗启迪而出。两句可化用来写山间幽静的景物。

南朝梁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14.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南朝·粱·何逊《赠诸旧游》。这两句大意是:少壮之时,风华正茂,年月时日,不知珍惜,届临暮年,来日无多,才倍感光阴珍贵。此名句采用对比手法表观人生易老的感叹。“轻”字写出对少壮时浪费时间的悔恨,“惜”字表现晚年对于人生的无限依恋,带有浓厚的劝戒意义。字面上是写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观念上对时间所抱的不同态度,而实质上是在抒发时不我待的人生感慨,是作者的经验之谈。此条长于炼字,对仗工稳,“少壮”对“迟暮”,“轻年月”对“惜光辉”,句式整饬,严格相对,强化了对比手法的分量。

南朝梁诗人 何逊 《赠诸旧游》
15.娇羞不肯出,犹言妆未成。

南朝·梁·萧纲《美人晨妆》。这两句大意是:清晨,美人在北窗下梳妆,不知谁在呼唤她,羞答答半天不肯出来,还娇滴滴地说梳妆没完。在原诗中,~的前后两句是:“北窗向朝镜,锦帐复斜萦。~。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几句画出一幅活泼动人的美女晨妆图。前四句把人物“藏”在闺房中,虽无形象描写,但通过~两句,娇憨之态备出,且任人联想,写作上称此为欲纵故擒的手法。待艺术氛围在“不肯出”中酝酿成熟,然后进行形象描写,使形象更显得光彩照人。后世白居易深得其中之妙,他的《琵琶行》中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句,手法与此类似。

南朝梁文学家 萧纲 《美人晨妆》
16.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分。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

南朝·梁·何思澄《南苑逢美人》。这两句大意是:妩媚的双眼含羞微微合拢,丹红的双唇带笑轻轻分开。写美女含羞带笑的神态,对仗工整,形象生动,明眸皓齿,隐现其中,读后宛然如见。

南朝·梁文学家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
17.望之如可灼,揽之徒有耀。

南朝·梁·沈旋《咏萤火诗》。这两句大意是:远远望去,像是可以烧炙;揽握在手,才知只有光耀,而并无热度。诗句从萤火能否燃烧炙灼,探索了它的本质。从“望之”到“揽之”,反映了加深认识的过程,写得具体而亲切。可用于描写萤火虫。

南朝·梁 沈旋 《咏萤火诗》
18.孤鸣若无对,百啭似群吟。

南朝·梁·刘孝绰《咏百舌诗》。这两句大意是:百舌独自鸣叫时像是并无同伴,可是当它百啭千啼地鸣叫起来,又像有成群的鸟在一起唱歌。有时“若无对”,有时又“似群吟”,使人想到口技,真是名副其实的“百舌”。

南朝梁学者 刘孝绰 《咏百舌诗》
19.今朝听声喜,家信必应归。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南朝·梁·萧纪《咏鹊》。今朝:今日。声:指喜鹊的叫声。归:来到。这两句大意是:今天听见喜鹊的叫声,不由人满心欢喜,想必久盼的家信很快就能收到。鹊,又名灵鹊,也称喜鹊。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喜鹊和喜讯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故古人往往见鹊、闻鹊而喜,谓其能带来吉兆。《本草纲目》记载:“鹊色驳杂,故谓之驳灵。能报喜,故谓之喜。”古人往往将“喜鹊闹梅”、“喜上梅(眉)梢”等书画悬于室内,以取祥瑞。这两句可用于表现人们闻鹊而喜的心情,也可用于表现游子、征人对家信的渴盼。

南朝·粱王 萧纪 《咏鹊》
20.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

南朝·粱·刘孝绰《赋得始归雁诗》。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衡阳:地名,在今湖南省。相传北雁南来,止于衡阳。这两句大意是:当洞庭湖春水泛绿的时候,旅居在衡阳的大雁就开始北归了。诗写物候变迁,对仗工巧而又平易自然,毫无造作之嫌,在平淡的诗句中表现出物候变迁的规律,又漾溢着春天到来,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

南朝梁学者 刘孝绰 《赋得始归雁诗》
21.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

南朝·粱·萧纲《纳凉》。这两句大意是:在高大的梧桐树旁避暑,轻凉的小风不时地吹入衣襟。炎热的夏天里,高大的梧桐仿佛储存着无穷的凉爽与绿意,到它身旁去避暑纳凉,顿觉神清气爽,暑意全消,给人以惬意的享受。

南朝梁文学家 萧纲 《纳凉》
22.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

南朝·粱·萧纲《陇西行》其三朝(zhāo招):早晨。幕:帷幕,这两句大意是:早上风急沙飞,像帷幕般笼罩天地;夜间云黑天低,看去疑是城墙壁立。原诗是写出征西北边地时所见景物,以环境的恶劣衬托战争的艰苦,真切地写出了身居异域的感受。诗句可用于描写西北边地风卷沙急、夜云浓暗的景象。

南朝梁文学家 萧纲 《陇西行》
2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两句大意是:听到蝉和鸟的鸣叫声,山林之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两句诗很有名,是以“动”写“静”的著名例句,其中蕴含着辩证的思想。为什么有“蝉噪”和“鸟鸣”,山林中反而显得更加幽静呢?这是与人声嘈杂的闹市相对而言的。正因为这里没有闹市中的人声嘈杂,所以蝉噪和鸟鸣之声才会分明可闻。由于这种反村手法运用得入情入理,因而常受到后人的赞赏和借鉴。

南朝梁诗人 王籍 《入若耶溪》
24.疏峰时吐月,密树不开天。

南朝·梁·吴均《登寿阳八公山》。阳:县名,即今安徽省寿县。八公山:山名,其地形势险要。疏峰:山峰稀疏之处。时:时而。不开天:形容天空完全被遮蔽。这两句大意是:明月有时在山峰稀疏之处露脸,好像是被山峰吐出来似的;整个天空都被树木遮掩得严严实实。前一句写八公山峰峦之高,后一句写八公山上树木之密,两句诗在写景方面很富有表现力,后来唐代杜甫即有“四更山吐月”的诗句,显然是受到了它的启示。

南朝文学家 吴均 《登寿阳八公山》
25.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这两句大意是:初春的月夜,月光皎洁,使人感到似乎不是夜间;树叶还没有完全长出来,枝柯显得稀疏,好像秋天又到了一样。作者用自己的怀疑和错觉,准确地表达出初春月色之明朗,树叶初萌之稀疏,令人感到非常真实。可直接用来描绘初春月夜景色,其运用人的意识活动来烘托景物的方法更可借鉴。

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
26.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这两句大意是:才长出的嫩竹碧绿哿翠,干上还沾着细粉;初生的荷叶洁净素雅,叶面还没有积聚灰尘。竹,经冬不凋;荷,出泥不染,二者自来深得人们喜爱,更何况“犹含粉”的“嫩竹”,“未聚尘”的“初荷”,那自然越发高雅、纯洁了。这两句写初夏两种植物的形态,形象优美,属对工巧,可用于写夏景,也可化用以形容人的年轻、美丽、纯洁。

南朝陈诗人 徐陵 《侍宴》
27.风光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南朝·粱·何逊《酬范记室云》。风光:花草的光泽在风中闪动,如风之有光。蕊:花心。日色:太阳的光影。这两句大意是:鲜花的光泽在微风中轻轻闪动,太阳的光影随着摇曳的花枝散乱地洒在地面。写微风中的花色日影,生动有致,可与谢朓的名句“日华川上,风光草际浮”比美。可用来描写清风丽日中花草色态。

南朝梁诗人 何逊 《酬范记室云》
28.山风起寒木,野雀乱秋榛。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

南朝·梁·柳恽《奉和竞陵王经刘瓛墓下》木:指树林。榛:丛生的灌木。写墓地的荒凉,令人心寒。

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 柳恽 《奉和竞陵王经刘瓛墓下》
29.临流多自美,况此还故乡。南朝梁学者 刘孝绰
30.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朝梁诗人 何逊
31.断弦犹可续,心去最难留。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南朝梁·王僧孺《为姬人自伤》断了的琴弦还可以接回去,心已经离去了,就难以挽留了。

南朝梁官吏 学者 王僧孺 《为姬人自伤》
32.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南朝·王僧儒《咏捣衣》在我国古代,“书信”往往和“鱼”、“雁”相连。成语“鱼传尺素”、“鸿雁传书”、“鱼肠尺素”、“鱼肠雁足”、“鱼沉雁杳”、“鱼封雁帖”、“鱼书雁帖”中的“鱼”、“雁”,都是对古代书信的代指。

南朝梁官吏 学者 王僧孺 《咏捣衣》
33.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见南朝·粱·徐朏《夏诗》。这两句大意是:团团绿荷斜映水中,碧绿的水色和青翠的荷色,合为一体;亭亭红莲倒影水里,水上的莲花和水中的莲影,对分红艳。荷花为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又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十大名花中名列第八。它花大色美,清香远溢,清波翠盖,赏心悦目,磊落大方,别有风姿。作者这两句诗对水中玉立的荷花写得细,写得真,水面上的翠叶红花,水里边的荷阴莲影,或两相合翠,或上下分红,都一一描摹出来。可用以写荷塘、莲花。

南朝·粱学者 徐朏 《夏诗》
34.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南朝梁代文学家 萧统
35.舞衫回袖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南朝陈诗人 徐陵
36.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南朝·梁·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这几句大意是:(王羲之的书法)字势雄奇飘逸,有的像龙跳跃于天庭之门,有的像虎雄踞于皇宫的楼阙。这是梁武帝萧衍评竹书圣王羲之的话。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早年学书于卫夫人,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推陈出新,自成一家。其书备精诸体,尤擅正行,字势雄强而多变化,为历代学书者所宗尚,唐太宗称其书法为“尽善尽美”。萧衍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他的字势如龙腾虎踞,雄奇飘逸,变化多端。王羲之的真迹无存,而书迹刻本则多流传于世,其《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南朝梁皇帝 萧衍 《古今书人优劣评》
37.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引汤惠休语。谢:指谢灵运。芙蓉:荷花。颜:指颜延之。错:涂饰。镂:刻镂。错采镂金,原指绘面和雕刻色彩绚丽,雕琢精美,后用以形容诗文辞采华美。这两句大意是:谢灵运的诗如同刚刚出水的芙蓉,清新自然;颜延之的诗如同精心雕绘的工艺品,秾艳绚丽。谢灵运与颜延之都是南朝刘宋时代的著名诗人,虽当时齐名,世称“颜谢”,但他们诗歌的风格则大不相同。谢诗语言自然,风格清淡;颜诗则词藻华美,风格艳丽。因而《南史·颜延之传》说:“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这段话与~虽指出了颜,谢诗歌的不同特点,但并没有褒此贬彼的意昧,所以可供引用论述诗文作品虽风格各异,但都能成为佳作,或用以说明在诗文创作中,应努力显示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南朝文学批评家 钟嵘 《诗品》
38.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南朝·梁·无名氏《施驱乐敢》。这两句大意是:月色尚明,星星将要堕入地面,你今晚到底来不来赴约要早早言语一声,不要叫我在这里傻等。此诗表现一位女青年在恋人失约时的心理活动。通过女主人公的抱怨,写出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以及爽快直率的性格特征。写作上前句写景,后句写情。“月明”句既带有象征意义,又点出时间,交待了抱怨的原因,蕴含极为丰富,有了这个坚实的铺垫与有力的前提,后一句的直率表现就顺理成章了。全诗仅此二句,却生动地塑造出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因而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

《施驱乐敢》 《施驱乐敢》
39.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南朝·粱·丘迟《与陈伯之书》。鼎:古代烹煮用器,圆形,三足,两耳。巢:做窝。飞幕:飘动的帐幕。这两句大意是:鱼游在煮沸的鼎水之中,燕子做窝在飘动的帐幕之上。鱼游沸鼎,离死不远;燕巢飞幕,随时会倾覆。这两句比喻处境岌岌可危,可用于表示处于危急境地。这种以形象的比喻逼真地说明环境状况的方法,值得学习。

南朝梁文学家 丘迟 《与陈伯之书》
40.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这两句大意是:严寒到来,炎暑就要过去;秋天收割,冬天进行贮藏。前句写自然规律,后句写生活规律。大自然和人类社会都在各自的规律运动中无限发展,不断延续,永远不会打上句号。

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千字文》
4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南朝·粱·丘迟《与陈伯之书》。草长:绿草茂盛,这几句大意是:时值暮春,江南大地,芳草遍野,一片青绿;丛树缀满了色彩缤纷的杂花,黄莺在绿树中穿梭飞翔。原文是作者以江南故国的美丽风光劝说陈伯之归降粱朝的。诗句以质朴的文字,真切地再现了往南暮春美景。由于连用了整齐的偶句,更显出字工句美的特色。这段文字为世传诵,可用于描写江南三月春景。

南朝梁文学家 丘迟 《与陈伯之书》
42.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

南朝·梁·萧纲《唱导文》染心:在心中浸染。 万劫不朽:经受万次灾难,也不会磨灭。劫:灾难。朽:磨灭,腐烂。 旷:空阔。 谓多行善事,美名传扬。

南朝梁文学家 萧纲 《唱导文》
43.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梁·王僧孺《与何逊书》匡:端正,纠正。 邦:国家。

南朝梁官吏 学者 王僧孺 《与何逊书》
4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南朝·吴均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向上,直插云霄,形成无数山峰。

南朝文学家 吴均
45.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怨诗》。飙(biāo彪):暴风。箧笥(qièsì怯寺):盛放衣物的竹箱,长方形的叫箧,方形的叫笥。中道:半路。这几句大意是:(用细绢裁制的团扇)经常恐惧秋季到来,凉风驱散炎热,被弃置在箱子里,恩爱半途断绝。《玉台新咏》在这首怨诗前加有小序:汉成帝时,“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可是最早收录这首诗的《文选》李善注则说《怨歌行》是古辞,而班婕妤拟之。《汉书·外戚班婕妤传》也无“并为怨诗一首”之说,故近人认为本篇是乐府古辞而非班作。诗的全文是:“新裂齐纨索,鲜沽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全诗以扇喻人,托物见意,“秋扇见捐”已成为常用的成语,用以比喻日久色衰,恩移情替,终遭丈夫遗弃的不幸妇女的命运。

南朝陈诗人 徐陵 《玉台新咏·怨诗》
46.破山之雷,不发聋夫之耳;朗夜之辉,不开矇叟之目。 南北朝·南朝·梁名人名言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刘祥传》。朗夜:照亮黑夜。矇叟:瞎眼老人。这几句大意是:能使山崩地裂的巨雷,不能振开聋子的耳朵;朗照黑夜的光辉,不能启开瞎眼老人的眼睛。这几句本意是说,再大的声音,再明朗的光亮,对于耳聋眼瞎之人都没有任何意义。能使石破山惊的巨雷,能使黑夜生辉的明月,与细微的虫呜,蜡烛的光芒,对于耳聋眼瞎之人都是一样的。可以这几句讽刺那些政治上麻木不仁,反映迟钝,以至于“破山之雷”、“朗夜之辉”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人。与~意思相反,“振聋发聩”的成语,则比喻能够唤醒糊涂沉醉、麻木不仁的人。

南朝梁朝史学家 文学家 萧子显 《南齐书·刘祥传》
47.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南朝·梁·萧纲《咏内人昼眠》。靥(yè夜):嘴两旁的酒窝儿。鬟:古代妇女环形的发结。簟(diàn甸):竹席。玉腕:妇女白晳的手臂。这几句大意是:香甜地酣睡在凉席上,娇嫩的面颊上现出两个梦中笑开的酒窝儿;环形的发髻压着从枝头飘落的花瓣,丰腴白晳的手臂上隐现着竹席的印纹,玉肌渗出的香汗把红色的纱衫浸湿了。这几句写夏天昼眠的宫女娇媚的睡态和服饰,是宫体诗中咏美人的名句。它尽态极妍地表现了昼眠宫女的体态美和服饰美,甚至连竹席印在手臂上的印纹、香汗润湿的红衫都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了,使宫女娇美的睡态和俏丽的服饰宛然若见。宫体诗的出现,表明齐梁时代审美领域的扩大;它的内容和形式,对后世文学是有影响的。

南朝梁文学家 萧纲 《咏内人昼眠》
48.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下听长而短,时闻绝复寻。

南朝·梁·刘孝绰《咏百舌诗》。迁乔:迁往高处。迥(jiǒng窘):远。这几句大意是:百舌飞到高处,它的叫声从远处传来;百舌飞进山谷,它的叫声便自幽深处传出;在下面听它的叫声,有时长有时短,有时能听到有时听不到,又要去寻找它。百舌即乌鸦,善鸣,其声变化多端,如有百舌,故以为名。诗句写百舌的鸣声时高时低,时远时近,时长时短,时响时沉。其声千变万化,作者的笔也随声宛转,曲尽其妙。可用以状写百舌的鸣声。

南朝梁学者 刘孝绰 《咏百舌诗》
49.竹生荒野处,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南朝·梁·刘孝先《咏竹》。梢云:指竹销如云连成一片。耸(sǒng怂):高起,矗立。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徒:徒然。抱贞心:怀抱坚贞的操守。这几句大意是:竹子生长在荒野外,如云的竹梢高高耸立,无人赏识它的高节,它徒然自守坚贞的节操。首句言其处境凄凉,次句言其生命力旺盛,三句言其不受赏识,四句言其具有幽独的操守。这一片竹子处境凄凉却能“耸百寻”,无人赏识却能“抱贞心”,竹子分节,节与节之间是空的,可称竹心,诗中的“高节”与“贞心”既与竹子的这种自然特征吻合,同时又指人的思想品格。采用拟人手法咏竹,咏物而不粘滞于物,是这几句诗的突出特点。可用来咏竹,也可用来赞人。

南朝梁诗人 刘孝先 《咏竹》
50.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春已乱,无风花自飞。

南朝·梁·柳恽《咏蔷薇诗》。户:门。葳蕤(wēiruí威緌):草木茂盛而枝叶下垂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门前种的蔷薇枝叶非常茂盛,花枝不摇动香气已四处散发,春风不吹拂花瓣却自行飘飞。蔷薇,又名墙蘼,李时珍说此花草蔓柔靡依墙攀援而生,故名。蔷薇,系蔷薇属中某些观赏花的泛称。蔷薇的家族繁盛,品种很多。它在山野或庭院成丛蔓生,叶繁花香,惹人喜爱。这几句写蔷薇的枝叶、香气、飞花,各具特点。尤其形容蔷薇花香四溢、花片飞舞的情形,颇具韵致。可用来描写蔷薇花,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描写其他鲜花。

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 柳恽 《咏蔷薇诗》

上一篇: 关于身体的名言

下一篇: 孙子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