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尚书》经典语录

《尚书》的名言

31.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与人:对于别人。备:完备,十全十美。检身:检在自己。不及:不够。这两句大意是:对于别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自己总觉得像是有某些不足。这两句是说对待别人.不应过于苛求.要看到人家的长处,优点;而对待自己要严格.要经常认识自己的不足,这样才指保持谦虚、谨慎.既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又能克服自身的缺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分地苛求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因此,熟记这个名句,常常对照检查自己,是会受益非浅的。可供论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引用。

《尚书·伊训》
32.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尚书》
3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尚书·大禹谟》。无稽:无从考查。询:征询。庸:用。这两句大意是:没有根据未经考查的话不要听,没有征询过意见的谋划不能采用。这是专门对领导、决策人讲的话。对于领导人来说,应是“无征不信”(见《礼记·中庸》),作到“无稽之言”不听,没有经过研究的计划不使用,这样才能免于失误。以此二句说明要重调查,重实践,谨言慎行。成语“无稽之谈”即从此来。

《尚书·大禹谟》
34.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尚书·君牙》。忧危:对危险忧愁惧怕。蹈:踏,跺。蹈虎尾和下句的涉春冰,都是比喻身临险境的。春冰:春天将化之冰。这几句大意是:心中怀有深深的畏惧,好像踩着了老虎尾巴和在春天即将融化的薄冰上行走一样。这几句在原文中是周穆王向他的大臣君牙叙述:自从做了天子之后,常心怀畏惧,时时若蹈虎尾,若涉春冰,惟恐败坏了祖先基业。句中的两个比喻十分形象、贴切,可引用表现人们承担了某种重任之后小心谨慎不敢稍有懈怠的心情,也可引用形容人们身临险境时的恐惧感觉。

《尚书·君牙》
3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尚书·太甲中》。孽:指灾祸。违:避开。逭(huàn宦):逃避。这几句大意是:自然界发生的灾祸,还可以设法防范避开;自己造成的灾祸,就无法逃避了。这本是商朝国君太甲痛悔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的话。后人引这几句常用以说明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含有不值得同情的意思在内。

《尚书·太甲中》
36.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尚书·洪范》羞:进献,贡献。而,同尔,你。对于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要让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你的国家昌盛。

《尚书·洪范》
37.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尚书大传·牧誓·大战》。乌:乌鸦。胥余:里落之壁。这两句大意是:喜爱那个人,就连他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厌恶那个人,就连他村里的墙壁都令人生厌。这种爱憎感情是有其心理学根据的。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情人眼里的“人”未必是个美人,但在有情者眼里就像西施一样地美丽。俗话也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个仇人眼中的“仇人”未必是个坏人,但在仇人看来就特别感到憎恶和可恨。《尚书大传》记载周武王召问太公“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就用这个比喻回答周武王。成语“爱屋及乌”即从此来,如《孔丛子·连丛子下》“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就用了这一成语。~现多用于说明: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恨那个人也就连带憎恶跟他有关系的人和物,这两句《六韬·逸立》作“爱其人者爱其屋上乌,憎其人者憎其余胥。”

《尚书大传·牧誓·大战》
38.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尚书·胤征》。渠魁:首恶。罔:不。咸:都。惟新:更新。这几句大意是:要打击那些首要的罪犯,被胁追、受引诱而跟人作坏事的人,可以从轻惩处或不予惩处;久染恶习而本无恶心的人,都可以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几句与我们现在执行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政策有娄似之处,反映出文化传统的因袭继承关系。这也说明前人已注意到对触法犯罪者的政策应有区别,要善于分化并给以出路。

《尚书·胤征》
39.德日新也,万邦惟怀;志自满也,九族乃离。《尚书》
40.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尚书》
41.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尚书》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幸福的名言

下一篇: 黄庭坚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