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治理国家的名言

治理国家名言

31.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

宋·欧阳修《乞补馆职札子》。一端:某一件事。一路:某一方面。这几句大意是:治理天下的人,用人不止于某一方面,所以选用办事的人也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这几句用来说明治理国家要选用多方面的人才,不可限于一格。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乞补馆职札子》
32.吐一言可以匡俗振民,动一议可以固邦兴国。

梁·王僧孺《与何逊书》匡:端正,纠正。 邦:国家。

南朝梁官吏 学者 王僧孺 《与何逊书》
33.为国者,取之民而藏之官,出之官而散之天下。明代学者 邱濬
3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北辰:北极星。所:处所,位置。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为政》
35.下之用力着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

宋·欧阳修《原弊》。下:指老百姓。上:指当政者。这几句大意是:在下面的老百姓出力很勤快,在上位的执政者开支有节制百姓不遗余力的劳动,国家没有过分的耗费。欧阳修在《原弊》中总结历史经验,指出“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在封建社会,由于上、下之间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欧阳修的这种主张,通常是行不通的。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上下之间利害相通的时代,勤劳和节俭却应该成为“上”,“下”共有的美德,欧阳修的主张在当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原弊》
36.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如果居心诚敬而行事简约,不烦扰人民,不也就可以了吗?如果存心简约而行事再简约,岂不是太简略了?居敬:居心诚敬的意思。行简:为行事简约不扰民。简:简要,不烦琐。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无乃:岂不是。大:同"太"。治国理政,只要立身恭敬,严格依礼办事,便可简约行之,不求全责备。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
37.经天纬地之帝,求制礼作乐之才;拔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经王纬地:治理国家。制礼作乐制定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以及与此相关的音乐。资:借助于。这几句大意是:治理国家的帝王,寻求能够制札作乐、规定社会行为法则的人才;拔乱反正的君主,要借助于有拨山超海之力的辅佐之臣。治理国家,需要有制定社会行为法则、道德规范和善于进行礼乐教化的人才,使国家走向秩序化;而拨乱反正,使社会由混乱走向稳定,由扭曲走向正常,就需要有巨大能量的人审时度势,治理整顿,扭转局面。

唐代诗人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38.大臣重禄而不极谏,近臣畏罚而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也。

汉·刘向《说苑·杂事》。重禄:看重俸禄。极谏:极力谏诤。这几句大意是:大臣只看重俸禄而不极力谏诤,近臣害怕受到惩罚而不敢说话,下面的情况不能如实地报告给皇上,这是国家的最大祸患啊!这是春秋时晋国国君晋平公向晋大夫羊舌肸(bì币)问政时,羊舌肸回答晋平公的话。羊舌肸把大臣们只顾个人私利,为保高官厚撮而不进谏;近臣们怕触逆鳞,明哲保身而不敢说话;下情不能上达,执政者两眼漆黑,视为国家的最大祸患,是非常有见地的。一个国君被一群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臣子们所包围,既不了解下情又听不到不同意见,这个国家非完蛋不可。春秋时的宋昭公,朝廷有一千多大臣,无不称颁他“国君圣明”,身边有九百多侍从,无不赞扬他“国军漂亮”,直到他亡国逃到边境时,才恍然太悟“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这些历史故事所揭示的深刻道理,是值得人们永远深省警戒的。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杂事》
39.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收大权然后可以固大位,除大奸然后可以息大难。宋代文人 邓若水
40.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贤能人破格提拔,缺德无能人立即罢免,罪魁祸首不等教育就杀掉,普通人不忙治理先教化。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王制》
4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前出师表》
4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
4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收藏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奶的名言

下一篇: 琼瑶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