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宋·苏轼《代滕甫辩谤乞郡书》。言无所择:言语来不及加以选择。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有了感触,马上就要表达出来,来不及斟酌词句。可用来说明人们讲话或写文章时措辞虽有不当,表达的却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代滕甫辩谤乞郡书》唐·张九龄《登临沮楼》。危楼:高楼。飞槛:欲飞的栏杆。这两句大意是:高楼映入沮水如倒立其中,楼栏凌空欲飞像抚摩苍天。沮水在湖北省中部偏西,源出保康县西南,汇漳水南流至江陵入长江。临沮楼在沮水之滨。这首诗是张九龄受李林甫谗害而罢相贬任荆州长史时登临沮楼所作。~两句一写俯瞰,临沮楼如倒立在水中;一写仰望,楼栏杆欲腾飞摩天。作者通过登临时的感受,写出临沮楼巍峨崇峻之势,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产生了和作者一样的感觉。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登临沮楼》唐·杜牧《睦州四韵》掩映:被山遮掩衬托。潺湲(chuányuán蝉原):水慢慢流动。这两句大意是:山野人家为山林草木遮掩衬托,若见若不见。人在山中,所到之处满眼缓缓流水,充耳水声潺潺,别有一番奇趣。此名句状写山行时的真实映象与感受。深山中人家为绿树掩映,给人以亲切感;那无处不在的流泉,更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描写山中幽景,记叙游山感受时可以借用。
唐代诗人 杜牧 《睦州四韵》唐·杜甫《望岳》。会当: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凌:登上。这两句大义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纵目四望,周围的群山便都拜倒在脚下,显得那样地矮小。~是杜甫名作《望岳》的末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作者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立意,想象登上泰山极顶后所见到的景象。这两句诗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于泰山绝顶。
唐代诗人 杜甫 《望岳》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芳菲:指芬芳美艳的各种鲜花。歇:消失。木:树。可人:合人心意。这两句大意是:美丽芬芳的春花凋谢了有什么值得怨恨呢?夏日凉森森的树荫使人感到更舒适合意。这两句可用于描写初夏景色或抒写夏日初临的感受。
北宋文学家 秦观 《三月晦日偶题》清·吴嵩梁《江南道中》。这两句大意是:一路上野花盛开,洁白似雪,香气浓郁,却不知叫什么名字。诗句写出了野花数量多,颜色白,香味浓的特点,很有韵味。“不知名”三字用得极好,仿佛野花是无名英雄一般,尽管她也为春光尽心尽力,但决不和桃李争春斗艳,而只是悄悄地为江南春光增色添香。此二句可用来描写野花野草,也可用来描写郊游时的感受。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 吴嵩梁 《江南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