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本句大意是:胸中有怒气,但是不敢公开发泄或表露出来。“敢怒”,说明了有人格、有血性和不甘逆来顾受;而“不敢言”,则说明其受到某种势力或某种环境的严重压抑。这是一种强压怒火,忍气吞声的心态和情状。可用以表现受压抑状态下的言谈和举止。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国语·邵公谏弭谤》。国人:指国都中的人。道路以目:指人们相遇于道路,不敢说话交谈,只是用眼睛相看以示意,意即敢怒而不敢言。这两句大意是:(西周)国都中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相遇时不敢交谈,只用眼睛互相示意。周厉王暴虐无道,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人民受不了厉王的虐政,纷纷指责他的过失。厉王大怒,就召来卫国的巫者监督人民的言论。只要卫巫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周都中一片恐怖气氛,以致~。“道路以目”几个字把反动统治者暴虐无遭,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情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现已成了成语。
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国语》 《国语·邵公谏弭谤》唐·宋之问《渡汉江》。这两句大意是:离家乡越近,心情越畏缩、胆怯,唯恐听到家中有什么不幸的消息,因此见到来自家乡的人,也不敢开口探问。宋之问远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信息。当他从贬所逃回,渡过汉江,临近家乡时,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写了这首诗:“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从岭外思乡,到近乡情怯,两种心理,看似相反,实乃相成。“情更怯”正是“思更切”的特殊表现,正日为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很可能被来人的答话所粉碎,因此诗人急欲问又不敢问,不敢问又想要问,这种极其矛盾的心理状态,是符合特定条件下的心境的。
唐代诗人 宋之问 《渡汉江》唐·宋之问《度大庾岭》。恨长沙: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洛阳人,勇于改革,被权贵排斥,贬官长沙王太傅。他无罪遭贬,又闻长沙卑湿,自谓寿不得长,常以为恨。这两句大意是:只要叫我北归有日,那怕贬到离家较近的长沙也好,我不敢像贾谊那样以谪居长沙为恨事。这是作者贬官泷州(今广东罗定县)途中所作,反映作者怕北归无日、葬身岭南的凄苦心情。
唐代诗人 宋之问 《度大庾岭》议·司马迁《史记·设郑列传》。令使。重(ohóng虫)足:叠足而立,困恐惧而不敢移动。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因害怕而不敢止视。这两句大意是:将使天下人叠足而立,侧目而视,恐惧非常。张汤是汉代有名的酷吏,治狱穷追深究,滥用刑法,以至臣民畏惧。他还要修订法令,遭到汲黯的坚决反对。两人在武帝面前辩论,汲黯怒骂张汤说:“如果按体张汤的主张行事~。现在形容在某种反动势力高压下,人民敢怒而不敢言时可借用这两句名言。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设郑列传》见宋·王安石《周公》。夫:那些。君子: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骄:骄逸,放纵。暗室:指无人之处。慢:松懈。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从来不放纵自己,即使是独处于无人之所,也不敢松懈。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怯,强调人应该表里如一,时时处处用较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不能阳一套.阴一套,大庭广众之下道貌岸然,背地无人之处胡作非为。可供论述人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懈怠时引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周公》唐·朱庆余《宫词》。这两句大意是:两位宫女欲互吐衷肠,谈论宫里的事,但怕鹦鹉学舌,说给别人听见,终于不敢把话说出来。“含情欲说”却因有所畏忌而“不敢言”,宫女没有说话的自由,有苦无告,宫中的黑暗,宫女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宫女“欲说”之事最终也未说出来,但读者会想象出她们想要说的是什么。这两句可借用来表现怕鹦鹉学舌式的人物告密而不敢说话。
唐代诗人 朱庆余 《宫词》唐·于鹄《江南曲》。掷金钱:民间一种用钱币进行占卜的迷信活动,大抵在祷祝之后,以抛掷金钱的向背排列次序推断吉凶。这两句大意是:在人多的地方不敢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暗地里却抛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能回来。全诗是:“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两句是写一位少妇一心惦记着她久出不归的“远人”,但又怕泄露心底的秘密被同伴们取笑。她表面上和女伴们一样向“江神”祈祷,暗中却背着人抛掷金钱占卜远人何时归来。一个“暗掷”的举动,把这位聪明狡黠、含情不露的少妇的心态神情,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了。这种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的写作方法可作借鉴。
唐代诗人 于鹄 《江南曲》唐·岑参《火山云歌送别》。火云:夏日的红云。山:此指火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境内。这两句大意是:火山上笼罩着凝结的火云,炽热无比,连千里之外的飞鸟也不敢往这里飞来。这两句诗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西北边地火山地带所特有的奇热气候。可用来描写火山的炽热,也可化用以形容某地的炎热。
唐代诗人 岑参 《火山云歌送别》明·唐寅《画鸡》。言语:指雄鸡啼鸣。这两句大意是:平生从不肯轻易啼叫,一声长啼千门万户就为之洞开。这是一首题画诗。~两句写雄鸡的精神性格,它平时矜持寡言,从不轻启锐喙,一旦引吭长鸣,就能催朝日,送晓阴,洞开千门万户,唤醒熟睡之人,诗句富有哲理意味。
唐伯虎,明代画家,文学家 唐寅 《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