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本句大意是:人的一生不要遭受年老时的贫困。人到了年老之时,精力衰竭,要干什么也干不动,对外界困苦的抵抗能力也大大减弱,在这个时候再遭受贫困,定然在精神和肉体上备受折磨和痛苦,这句可用来说明年老时遭受贫困是很不幸的;也可用来说明年轻时不可碌碌无为或享乐糜费,以致年老时遭受贫困。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唐书》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唐书》 《唐书》唐·张籍《野老歌》。输:缴纳,献纳。这两句大意是:由于遭到天灾,地里禾苗稀疏,而赋税又极其繁重,秋天所收获的有限的一点粮食,全都要用以交纳租税,送到官仓之中,任其霉烂,化为尘土,而自己却衣食无着。诗句以平易晓畅的语言,采用强烈对比的方式,表现租税繁重,民不聊生的情形。“苗疏”与“税多”的对比,“不得食”与“化为土”的对比,都加强了表达效果,越发深刻地揭示出赋税之繁重和劳动人民生活处境之艰辛。可用于表现旧社会农民极端贫困的生活境况。
唐代诗人 张籍 《野老歌》唐·张碧《农父》。这两句大意是:自己一年到头辛劳耕作,结果田里所收粮食全都用以交纳租税,致使一家人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连自身尚且难以活命,妻子儿女更不知要抛到哪里去了。可用于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遭受残酷盘剥,生活极端贫困的情形。
唐代诗人 张碧 《农父》唐·元稹《遣悲怀》。甘:觉得味甜。藿(huò获):豆叶。仰:依靠。这两句大意是,采点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觉得味道香甜,添点落叶作柴,全靠那棵古槐。这是元稹回忆当年与亡妻贫困度日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亡妻安于贫困生活的深情赞美。这两句诗所反映的景况,与杜荀鹤《山中寡妇》中“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相近,后者是直陈劳动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前者还反映了一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阅读作品或反映生活,应注意这种同中之异。
唐代诗人 元稹 《遣悲怀》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衾:(qīn钦):被子。恶(wù悟)卧:厌恶睡,不愿睡。这两句大意是:一条盖了多年的破布被冰冷似铁。不懂事的娇儿不愿意躺进既冷又硬的被子里,胡乱踢蹬,把被里子也给踢裂了。诗句通过“娇儿恶卧”这一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把一个不懂事的小儿不肯钻进冷被窝的稚气动作活画出来,也使我们看到诗人生活已经陷入十分贫困的境地。
唐代诗人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宋·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食破砚:靠一只破砚吃饭,意思是说只靠写作维持生活。尔来:近来。这两句大意是:我一生没有田产家财,只靠一只破砚维持生活,可是近来连破砚也已枯干,磨不出墨来了。作者一生不置产业,只凭写作诗文维持生活,后来一贬再贬,处境更加艰难,愁思郁结,连诗文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作者要吐露的心里话,可是他却以“食破砚”、“砚枯磨不出”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进行表达,赋予抽象的思想以鲜明可感的具体形象,这种写作方法是能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的。可用来描写失志知识分子生活窘困的情形。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春秋·孔子《论语·学而》。饭:用如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食物。肱(gong公):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位,此处泛指胳膊。这几句大意是:吃粗粮,饮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里面也自有乐趣。原文是孔子表白自己安于贫困的生活,不贪求富贵,虽生活条件很艰苦,但能在学习中得到乐趣。现在可用于形容有些人安于艰苦的生活环境。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