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政策的名言

政策名言

1.政贵有恒。

《尚书·毕命》。本句大意是:政令、政策重在长久不变。一条政令,一项政策,在执行中重在连贯不变,长久坚持。时间短暂,则不易见其效果;朝令夕改,则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

《尚书》 《尚书·毕命》
2.诚实是最好的政策。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3.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 毛泽东
4.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春秋·管仲《管子·治国》。这两句大意是:凡是治理得比较好的国家,都遵循了同一原则,那就是必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只有广大人民都富足了,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是被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了的道理。因此,这条两千多年前提出的论断,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可供论述党的富民政策时引用。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治国》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春秋·孔子《论语·泰伯》载孔子语。由:顺随,听从。知:懂得为什么。这两句大意是:老百姓,可以使他们顺从着我们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这是孔子为当时的统治者谋政而提出的愚民政策,表现出他思想中落后的一面。在他看来,老百姓只有按照统治者的意志行事。而不必懂得为什么要那样做,后来历代的统治者都把这两句话作为愚民的理论依据而加以宣扬和利用,因而有相当的知名度。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泰伯》
6.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

春秋·管仲《管子·权修》。金:货币。粟:粮食。争贵:争比贵重。乡:地方。朝:朝廷,即中央。争冶:争夺治理权限。这两句大意是:货币与粮食互争贵重,地方与中央互争治理权限。市场商业发达了,货币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金贵”;自然经济发达了,粮食的地位就重要,即所谓“粟贵”。地方作用大了.中央的作用就受影响;中央的权限大了,地方的权限就受限制。作者认为应当限制商业,不应使市场店铺成行,使农民弃农经商;认为朝廷应分权与乡,藏富于民。管仲这种强本抑末,把农业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是可取的。但把发展自然经济与发展商业对立起来.只强调地方分冶的思想,从今天的角度看来是有片面性的。此名句启示我们要注意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发挥两个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权修》
7.我们的政策是“一切都是有益的”。美国自然科学家 威·罗杰斯
8.吃谁的饭的,住谁的房,我就要赞成谁的政策。 博罗
9.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0.网开三面,危疑者许以自新;耳达四聪,瑕累者期于录用。

唐·刘禹锡《贺赦表》。网开三面:比喻宽大。危疑:有危害有嫌疑。许:允许。自新:自己改过。四聪:听闻广泛。瑕累:为小缺点所累。期:希望。这几句大意是:政策宽大。允许有危害有嫌疑的人改过自新;听闻广泛,使为小毛病所牵累的人能够得到录用。政策要宽大,一些有危害有嫌疑的人能够自己改过,就不要揪住不放。听闻要广泛,一些为小缺点所累的人希望被录用,就予以任用。这样就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充分发挥人才效用。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贺赦表》
11.情报对敌人和我们周围的世界的了解是制定全部政策的基石。 鲍德温
12.屋漏者,民击之;水浅者,鱼逃之;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

汉·刘向《说苑·说丛》。这几句大意是:房屋漏了,百姓就会离去;水太浅,鱼就会逃离;树木高大,鸟儿就会栖息在上面;为政者仁德深厚,士子就会归附他。这里的屋、水和树喻君,鱼和鸟喻士民。通过比喻说明君要得到士民的拥护,并为其所用,就要施行惠民政策,有德于士民,创造士民能够安居并乐为其用的必备条件。这几句用排比和博喻的方法,从正反两十方面加强说理,值得学习。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说丛》
13.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邓小平
14.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
15.关于这种政策改变的客观原因和时间性,我们曾经毫不含糊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毛泽东 《国共合作成立的迫切任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心的名言

下一篇: 关于雪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