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老聃《老子》第四十三章。至柔:最柔弱的东西。驰骋:腾越穿行。汉帛书甲本作“驰骋于”,乙本“于”作“乎”,义同。这两句大意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从功用的角度说,老子的哲学可以说是“守雌”、“守柔”的哲学,他非常强调弱的作用。三十六章说:“柔胜刚,弱胜强”,其结论是“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在这里,老子一方面看到了事物的相对性,同时也看到了正反、强弱的相互转化。物各有长,也各有短,其用不一,这两句话正可说明这种道理。
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二章。这两句大意是:不与人争长斗短,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同他争斗。老子宣扬的是以退为进,勿与人争的哲学,今天对这句话要有新的解释。不与人相争,怎能立于不败之地?但争,要以雄厚的实力作后盾才行。“不争”不是放弃努力,相反,却要埋头苦干,做出实绩来。不作无谓的口舌之争,而以成绩和实力去争,那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春秋·老聃《老子》第五十八章。倚:倚存,依靠。伏:潜伏。这两句大意是:灾祸啊紧靠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这两句说明了祸福相依的道理。在社会人生中。祸患总是会不断发生的,倘若不被祸患所吓倒,而能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激励自己奋发进取,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一旦度过了难关,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社会人生中,也会有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充满了幸福的时刻,如果陶醉于幸福之中,忘乎所以,放松警惕,裹足不前,好事也会向坏事转化,一旦乐极生悲,意想不到的灾难就会发生。~两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六章。百谷王:指百川所汇集的地方。下:指处在下游而水能汇集。这两句大意是:江海之所以能汇集百川,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两句与《管子·形势解》所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李斯《谏逐客书》所说“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刘向《说苑》所说“江海无不受,故长为百川之主”意思相近,都可用以比喻谦虚自下,虚怀若谷,可以使人变得伟大;也可借以说明能够容纳众人,积微成巨的人,可以成就大事业或成为领袖人物。
春秋·老聃《老子》第二十三章.善人:好人。不善人:坏人。资:借鉴。这几句大意是:好人可以做坏人的老师,坏人可以做好人时借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人可以成为知道悔改的坏人的榜样,以之为师,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坏人也可以成为好人的一面镜子,以之为戒,引起警觉,免媚坏人的覆辙。~说明事物都可一分为二,具有格言意义。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六章》既然要为民众服务(欲上民),就必须处处以民众的需求着想(言谈举止都离不开民众的需求——言下);要领导民众前进(欲先民),在利益面前的“索取”、“取得”之上,必须把民众的利益摆在自己以及公务员的前面(身后)。
春秋·老聃《老子》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春秋·老聃《老子》第五章。不仁:不仁慈,残忍。刍(chú除)狗:古代祭杞时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即弃去,喻轻贱之物。圣人:指国君。这几句大意是:天地不仁慈,把万物作为刍狗;国君残忍,把百姓作为刍狗。此乃老子有感于当时世乱民苦,而发其悲世悯人之慨。然而,天地无为,万物得各遂其性而成自然;国君责在平利民,岂能视人为刍狗,使百姓苦不堪言,命无所存?这几句可用于批判统治者视民如草芥,对百姓肆意践踏。
春秋·老聃《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自然界的规律。损:减少。人之道:人类社会的处事原则。奉:奉献,供奉。这几句大意是:自然界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类社会的处事原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不足的去供奉有余的。作者用自然和人类作参照对比,意在说明“天道”公平而“人道”不公。后世常以“损不足以奉有余”说明富人、有产者对穷人、无产者的残酷剥削和压榨。
春秋·老聃《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两臂合拢。毫末:毛尖,喻极细微。这两句大意是:双臂合拢才能围往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长成的。事物总是由一定的元素构成。从发展的眼光看,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事物的生成总是从初始形态向成熟形态过渡。可用于说明事物自微变大的发展变化规律。
春秋·老聃《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