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
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上一句: 钱不花就是一张纸,花了才是钱。
下一句: 杂种出好汉,十有九个都不善……
战国·列子《列子·天瑞》。天:大自然。贵:宝贵,重要。这两句大意是大自然能生长万物,万物中唯人最为宝贵。“天命论”者认为:天能生长万物,也能主宰万物,唯天为贵,至高无上。列子则说:天能生长万物,却不可主宰万物;万物之中,唯“人”具有灵性,可以顺应规律,改造自然(天),人定胜天,唯人为贵。两句看似平常,却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列子·天瑞》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注》万形:万物。元气运动变化而产生万物。
《列子·天瑞注》见《列子·说符》。时:时代潮流。这两句大意是:顺乎时代潮流的就会昌盛,背离时代潮流的就会走向灭亡。时代潮流代表着民心所向,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大势。所以,能够及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其事业就会繁荣昌盛;而逆时代潮流而动,就会自取灭亡。这两句能从时代的大势看问题,显得眼界阔大,也很有社会学的观念,多用于告诫人们要顺乎时代潮流而动。
《列子·说符》见《列子·汤问》。梁俪(lì丽):屋梁。绝:断,息。这两句大意是:余音围着屋梁飘绕,三天仍不停息。后世引用时多作“余音绕粱,三日不绝”。可供引用赞美和形容某些人的歌声或演奏的乐曲声高亢激越,优美动听;也可用于形容某些好诗、妙文读后令人难忘。
《列子·汤问》战国·列子《列子·说符》。响:反响。这两句大意是:言谈美好,那么反应也美好;言论恶劣,那么反响也恶劣。言谈及反响如影随身,身长影亦长,身短影亦短。要想得到好的反响,就要有美的言谈。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对某些人反响的美恶是其言谈美恶的必然结果,也可用来强调人要注重言谈美,不可口出恶语。
《列子·说符》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泰山:山名。古时候的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受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本句大意是长着眼睛竟然不认识泰山。此句比喻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多用来说自己眼力差,也用来说别人没有眼力,认不出有名望的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话是:“孔子登东山(指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而小鲁,~,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现在常用这句话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或说明见识多、阅历广的人眼界就高,对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上》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写出来的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写出点曲折,那才吸引人
清代诗人 袁枚 《李觉出身传评语》《诗经·鹤鸣》。它山:别的山。攻玉;琢磨玉器。本句大意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它来琢磨玉器。此条以它山之石可用来琢玉为例,阐明借鉴、广取的重要意义。石头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连它山之石都有“攻玉”的作用,其它鲜见的东西更可以想见。此条通过比兴手法寄寓此意.使诗文含蓄蕴藉,令人寻味.具有很强的理喻力量,因此干百年来传诵不绝,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极有号召力和极为简明醒目的口号。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