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齐己《蔷薇》。
英:花。刺:蔷薇茎多棘刺,故它还有个名字叫山刺。红:此处指红色的落花。这几句大意是:蔷薇的根茎与玫瑰相似,它的繁花在刺儿外开放;蔷薇丛爬上高架,因而香气也在高处飘荡;它的花片轻轻散落,像许多红色苔藓铺在地上。
首句写蔷薇的根茎,次句写蔷薇的繁花,三句写蔷薇的香气,四句写蔷薇的落红,极有层次,“香高”二字也能出人意表。可用来描写蔷薇。
上一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下一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唐·齐己《野鸭》。这两句大意是:野鸭在空阔的江海上遨游,在池塘中啄食细小的鱼虫。“江海”极阔,可以恣意遨游;“池塘”虽小,却有“细微”之物可供啄食,野鸭在江海中“游”和在池塘中“啄”的样子分明可见。可用来描写野鸭。
《野鸭》唐·齐己《苦热》。景:日光。这两句大意是:四面八方应都在盼望着普降甘霖,一片日光就像要把天空燃烧起来。极写夏日的干旱酷热。上句写干热难当,人人盼望下雨的急切心情;下句写天气酷热的程度,只需一片日光就可以把天空点着。写炎夏酷暑可作借鉴。
《苦热》唐·齐己《海棠花》。这两句大意是:人们爱怜海棠花的格调与众花不同因而屡屡赋诗赞美,蝴蝶也爱恋它花香浓郁因而连夜纷纷飞来。海棠在寒食节前、社日之后开放,虽与桃、李、梅同时却“繁于桃李盛于梅”,虽比不上牡丹艳丽却开在牡丹之前,因此人怜其格异,蝶恋其香多。可用来描写、赞美海棠花。
《海棠花》唐·齐己《放鹦鹉》。强:勉强。含桃:樱桃。这两句大意是:今日在笼中勉强作人的言语,请求放归天边去啄食樱桃。鹦鹉长得好看,且有灵性,善于模仿人语。诗中所描写的是只“笼中”鸟,诗人想象它虽能“言语”,也非得已,它“乞归天外”,希望获得自由。诗作富于想象力,表现了作者同情鹦鹉,向往自由的思想。
《放鹦鹉》唐·孟郊《邀人赏蔷薇》。醉红:因酒醉而脸颊绯红。不自力:凭自己力量支持不住自身的样子。狂艳:形容貌美而放纵任性的样子。索扶:求取扶持。这几句大意是:蔷薇像一个因酒醉而脸颊绯红困慵无力的女子,她娇艳而任性,终因力不自胜似乎正在求人扶持。蔷薇花红而枝柔,根据这一特征,作者想象她是一个不胜酒力的美女,醉得脸颊绯红,力不能支,正求人搀扶。这个想象是那么美丽,那么形象逼真,拟人手法运用得极为成功。
唐代诗人 孟郊 《邀人赏蔷薇》唐·朱庆余《题蔷薇花》。攒(cuán):聚集。堕:坠落。断肠:伤心的样子。英:花。这两句大意是:它的绿色几乎全都聚在能伤人手的刺儿上,它的红色却随着使人伤心的落花一起坠落。“绿”是写蔷薇的藤,“红”是写蔷薇的花。绿“攒”于刺而使人“伤手”,红“堕”于英更令人“断肠”。作者着眼于“绿”、“红”两种相映成趣的颜色,委婉地传达出爱怜与惋惜的心情,构思精致,造语新奇。可用来写衰残的蔷薇。
唐代诗人 朱庆余 《题蔷薇花》唐·高骈《山亭夏日》。水精:水晶。这两句大意是:微风起处,那像水晶帘般晶莹澄澈的池水漾起了涟漪,满架蔷薇的芳香也传遍了庭园。这两句承接前两甸“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而来。以水晶帘状池水,新奇逼真。满院蔷薇花香固然使人惬意,那微风送来的清凉,更使人陶醉。这两句可引以描写夏日美景。
唐朝后期军事将领 高骈 《山亭夏日》宋·秦观《春日》。春泪:指未干的春雨雨滴。这两句大意是:那芍药花上残存的雨点,好像满怀深情的眼泪;那娇小的蔷薇花,无力地攀卧在清晨的树枝上。《春日》原诗为:“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描写了雨后娇媚的春色。那芍药花上的雨点,犹如多情的泪水,发人遐想,令人不忍离去;那喝足了雨水的蔷薇,一夜间又长出了许多,娇嫩无力的新花好像躺在树枝上,令人望而生怜。诗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将雨后芍药、蔷薇的柔姿媚态和盘托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文学家 秦观 《春日》唐·裴说《蔷薇》。春:春色,此处指蔷薇花。嫩红:浅红。窠(kē克):穴,此指蔷薇花及其蓓蕾状如窠穴。这两句大意是:一架蔷薇的长条上缀满上万花朵,浅红的花,深绿的蔓,小而匀称的蓓蕾,显得非常好看。每当春花“红残绿暗”的时候,庭院中的蔷薇花事正繁,满架花光秾艳,浓荫吐绿,会使你仍像生活在春天里一样,悦目赏心,情趣频添。诗人以“一”与“万”对举,极写其花之繁;“红”与“绿”映衬,形容其色之艳;“小”与“匀”并提,状其玲珑之态;以“嫩”饰“红”,也较新颖,这些都表现出作者文字锤炼之工。可用来描写蔷薇。
唐代诗人 裴说 《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