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大全 > 庄子经典语录

庄子的名言

61.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那些小偷小摸的人被逮到了一定回按律治罪,罪行严重的甚至还要判死刑。但是那些大偷大到偷窃整个国家的人则不但不会被治罪,而且还能成为诸侯称霸一方,受世人景仰。这就是说明了统治阶级的虚伪,也从某一方面凸显了法律的局限性。

《庄子·胠箧》
62.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鹏:传说中的大鸟。徒(xǐ喜):迁移。南冥:南海。抟(tuán团):结聚。扶摇:自下而下的旋风。这几句大意是:大鹏向南海飞去,初行时两翼击水,行三千里,接着又鼓动双翅,结聚旋风之力,直上高空,飞行九万里。这几句话后来概括成“鹏程万里”,常用以比喻前程远大,前途无量。

《庄子·逍遥游》
63.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也。

战国·庄周《庄子》依仗自己的才华企图驾驭别人,没可能得到人心;自己有才华而甘愿处在较低的位置和人相处,无不得人心者。

《庄子》
64.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
65.爱人利物之谓仁。释义: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庄子·天地》
66.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67.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68.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战国·庄子《秋水》。万川归之:所有的河流都流归大海。盈:满溢。尾闾:传说中海底的泄水之处。已:停止。虚:空虚。这几句大意是:所有的河流都流归大海,不知何时停流而大海也不会满溢;尾闾泄露海水,不知何时停泄而大海也不会空虚。这是海若向河伯讲述的话,极言大海的博大深广,难满难穷。大海的形象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人们切不可自满自足,以免贻笑大方。可用来赞美具有大海一样博大胸怀的人物。

《秋水》
6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周《庄子·山木》。甘:甘美。醴(Iǐ札):甜酒。这几句大意是,君于之闻的交情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情甘美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不以利相交而以道相合,故清淡亲密,小人以利相交故有甜头,一旦利尽交情就断绝。讳言功利.不足为训;只言功利,忘掉原则,也不足取。人们现在还常引用。“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表示厌弃花言巧语的酒肉之交,欣赏淡泊相亲的真诚友谊。

《庄子·山木》
70.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战国·庄周《庄子·秋水》。拘:局限。虚:同“墟”,指蛙生活的地方。笃(dǔ赌):限制。这几句大意是,不可与井底的青蛙谈论大海的博大,是因为井蛙局限于居处的狭小,见闻有限,从没有见过大海的缘故;不可与夏天的虫类谈论冰冻的寒冷,是因为夏虫受到时令的限制,从没有经历过严冬的缘故。战国·庄子用寓言的形式,讽刺了那些见闻狭窄,目光短浅,不识大局的人。现在人们常用“井底之蛙”的成语,比喻见识短浅,不能理解高深道理的人。

《庄子·秋水》
71.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
72.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7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战国·庄子《逍遥游》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啊。注释:宋荣子:战国时宋人。举世:所有同时代的人。举:全。之:代宋荣子,下句的“之”同。加:更。劝:鼓励,这里是被动用法,可以解作“努力”。非:责难。沮:止,这里解作丧气,泄劲。定:确定。内:指我。外:指物。分:分别。辩:通辨,分辨。境:界限。斯已矣:如此而已。

《逍遥游》
74.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战国·庄周《庄子·天运》。推:类推,指照样行走。没世:一辈子。寻常:八尺为寻,二寻(一丈六尺)为常,此指极短的距离。这几句大意是:水行用船最好,陆行用车最好。如果因为船可以在水中行走,而要求它照样在陆地上行走,那么一辈子也休想行走极短的距离。这几句可用以说明办事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否则就会导致失败;也可借以说明用人必须扬长避短,不能强人所难。

《庄子·天运》
75.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庄子·列御寇》珍贵的明珠生在九重深渊的骊龙颔下。你一定是趁它睡着摘来的,如果骊龙当时醒过来,你就没命了。后以“探骊得珠”喻应试得第或吟诗作文能抓住关键。

《庄子·列御寇》

首页

3

4

5

6

下一页

上一篇: 关于亲情的名言

下一篇: 晏几道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