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列传》。这两句大意是:正义能感动有道德的君子,财利能打动有贪欲的小人。以儒学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文化推祟非功利性,“喻于义”者是君子,“喻于利”者是小人是我国社会的传统观念。西方文化则强调极端功利主义,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认识,作为后代的继承者,应该根据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整理与转换,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以重铸符合国情的中国政治文化精神。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班固列传》2.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美国作家 韦伯斯特
3.人总是先顾自己的利益。 马里亚特
4.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圣人:指贤明的君主。忧济:关心,救助。元元:黎民百姓。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从不考虑个人的私利,他们只关心如何救助百姓,武则天尊崇佛教,她当权后,大肆挥霍国库,役使百姓修造佛像佛寺。此诗旨在批评武则天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圣主贤君“尚俭爱民”的美德,又不符合佛家“清净慈悲”的宗旨。这开头的两句,首先强调了英明君主所应有的品质。可化用以歌颂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伟人。
唐代文学家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5.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无神论者 霍尔巴赫
6.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日本经营管理学家 土光敏夫
7.政治家是公众利益不眠的看守。英国诗人 丁尼生
8.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毛泽东
9.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
10.纯正的主义常产生纯正的利益之果。美国作家 爱默生
11.为祖国的利益而献身,就是死得其所。古罗马政治家 西塞罗
12.向往虚构的利益,往往是丧存的幸福。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 伊索
13.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这两句大意是。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作为君王,就不能把天下视为一己之私产,肆意妄为,利用职权,驱天下人之力以谋一己之私利,而应为天下人利益着想。另一方面,天下既为天下人之天下,作为君王若如桀纣而对天下人滥施暴政,天下人人皆可起而诛之,取而代之。这两句可用于要求缆治者为为人民利益着想,也可用于反对封建的一家一姓的家天下和暴政。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14.意志来自道德感和自身利益这两个因素。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
15.为自己的利益而争论,人人都是雄辩家。古罗马诗人 奥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