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君子小人的名言

君子小人名言

1.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对于“上达”、“下达”的解释,在学术界有所不同。另两种观点,一是上达于道,下达于器,即农工商各业;二是上达长进向上,日进乎高明;下达是沉沦向下,日究乎污下。可供读者分析判别。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宪问》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正君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有缺点反省自己;小人依赖别人,有缺点指责别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
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泰:宽宏、宽厚;骄:傲慢。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子张关于从政的条件时说,要“尊五美,屏四恶”,“泰而不骄”是孔子所讲的“五美”之一。什么叫“泰而不骄”呢?孔子解释说:“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论语·尧曰》)这就是说,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势力小,都不敢轻慢。孔子把“泰而不骄”作为从政的美德之一,这是很值得从政者深思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
5.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论语·里仁》孔子说:“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明白大义,而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只明白自己的利益。”是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喻:明白,通晓,这里指使什么明白。利:利益。于:用。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里仁》
7.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宋代学者 宋缍
8.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9.君子如春风,可爱不可竭;小人如酒颜,但得暂时热。

清·顾图河《息交》。这几句大意是:君子之交如和煦的春风,温暖可爱,长久不衰;小人之交像醉酒之后脸上泛起的红晕,热度片刻即逝,转眼又是一副冷面孔。用“春风”、“酒颜”比喻不同的交情,生动恰切,现在仍可引用。

清代学者 顾图河 《息交》
10.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以:因为。断:断定。这几句大意是:不能够因为人们一时都对他称赞,便断定他为君子;也不能够因为人们一时都对他批评指责,便断定他为小人。这几句指出了人的行为的复杂性及分析、评价一个人的客观性。在作者看来。作为社会的人是复杂的,不能以一时的好环,便对他作出结论。因为小人也会作出一些善举,受到时人的称颂;君子也会作出一些蠢事,受到人们的指责。固此看人不能看其一时一事,而应看其全部的历史,看其主要的、本质的表现,才能得出正确评价,有时甚至须要“盖棺”才能“论定”。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11.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12.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满族 老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收藏

上一篇: 关于完美的名言

下一篇: 关于美丽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