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豫者预也,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上一句: 凡是慷慨的行为都有牺牲。
下一句: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胖(pán盘):安详舒坦。本句大意是:胸襟开阔,身体自然安适舒坦。胸襟开阔,诸事提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自寻烦恼,思想无郁结,新陈代谢顺畅,自然会精神舒泰,身体安适。后也指心情开朗或无所用心,则身体肥胖、壮实。也有说“心宽体胖”或“心广体自宽”的,与此义同。
《礼记·大学》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征:证验,证明。本句大意是:没有经过验证的说法,都不能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经过验证的理论,才是真理。因此,不管你说得如何好,说得如何动听,未经过验证的理论和事实,我不能给予全信,表明了作者重视实践的观点。
《礼记·中庸》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本句大意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是互相增益、互相促进的关系。本名句阐述“教”与“学”这两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范畴的辩证关系。名句没有把“教”凌驾于“学”之上,而是把它们相提并论,从一个新颖的角度阐发了深刻的道理,道出了二者关系的实质,具有极强的哲理性,故而成为从古至今信奉不疑的教育原则。
《礼记·学记》西汉·戴圣《礼记·中庸》真诚是没有止境的。永远以真诚自勉。
《礼记·中庸》西汉·戴圣《礼记》至诚:极其真诚诚恳。指精神所至,可以推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同神仙一样。
《礼记》汉·司马迁《史记》比喻做事之前考虑不成熟,到后来就可能发生大灾祸。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见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患:灾祸。亡:忘。这两句大意是:有所准备,则没有灾祸;忘却战争的可能性,势必带来危险。此二句强调对战争的防备。在作者看来,对战争必须有所准备,尽管你的准备可能用不上,但可以确保国家没有祸患;若不作战争的准备,忘记战争的危险,则一定会遇到灾祸.可以此二句强调对备战、对战争应有正确认识。“有备无患”的成语最早见于《尚书·说命中》,常用于强调事先作好准备的重要。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清·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宜:应当。绸缪(chóumóu筹谋):用绳索捆绑。毋(wú无):不要。这两句大意是:应当在没有下雨的时候就把门窗捆绑牢实,不要到口渴的时候才想起去挖井。“未雨绸缪”出自《诗经·豳风·鸱鴞》:“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临渴掘井”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著名格言,使用率很高,比喻事前要有预见,有准备,防患于未然,如果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就为时晚矣。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 朱柏庐 《朱子治家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