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袁枚《春日杂诗》。
这两句大意是:明月颇有情意地与我相约,夜晚来临的时候相见在杏花梢头。
诗句写白日情兴,意欲夜晚赏月。诗人想象着赏月的情景:明月朗照,杏枝舒依,月色溶溶,花阴静静,诗人漫步在月光花影之下,与明月相伴相依,字里行间泛溢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本是诗人有意踏月,却说“明月有情还约我”;人有意,月有情,两相依依,写得情意盎然,极有情致。诗句可用来写赏月。也可用来写闲暇自适之情。
上一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下一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清·袁枚《遣兴》。本句太意是:惨练功法多是从艰苦中得来。原诗上句为:“须知极乐神仙境”。这两句采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即使是天上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神仙,他们的法术也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艰苦地掺练才得到的。言外之意,当然是说一般人要想掌握一点知识,一点本领,更得勤学苦练。本名句可供勉励青少年刻苦学习时引用,也可用以勉励人们进行刻苦的道德修养。
《遣兴》清·袁枚《随园诗话》。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吸纳百川的大海样啊!这是袁枚的经验之谈。他说:做学问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自高自大和见识浅薄。他打比喻说:“自高者如峭璧,时雨过之,须臾溜散(指雨水从峭壁表面流散),不能分润(不能浸透滋润到内里):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像大腹小口的陶器盛水一样),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旱九年而不枯(遭受多年干旱也不枯竭),受八洲而不满(吸纳整个大地的流水也不满足)。无他,善为之而已矣(没有其他奥秘,只因为他们善于广泛深入地学习罢了)”。~比喻贴切,说理透辟,容易被人接受。
《随园诗话》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写出来的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写出点曲折,那才吸引人
《李觉出身传评语》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这两句大意是:当月亮从海上升起来时,远在天涯的亲人此刻也和自己一起共赏月色。诗句写对着明月怀念远方的亲人。共此时,同对月,两地相思,却不知伊人是否安好。前句写景雄浑阔大,点出“望月”;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写景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高华浑融;抒情看似词浅意明,实则情思悠长。两句浑成自然,和谢庄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都是咏月怀人的千古佳句。后人常用此两句以写月夜怀人之情。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望月怀远》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暗尘:因为是夜间,加上人流如潮,马蹄下飞扬的尘土看不清楚,故说“暗尘”。这两句大意是:昏暗的尘土随着马蹄远去,明朗的月色跟着人流涌来。这两句写京城元宵之夜车马喧闹,人流拥挤,尘土飞扬,明月朗照的景象。诗句以“暗尘”消退、“明月”朗照相对举,写出夜色之清明;“马去”、“人来”,熙熙攘攘,元宵之热闹可见;“尘随马”,“月逐人”,景物知趣,更增欢娱。这种赋物以情,以错纵的笔法创造氛围的手法值得借鉴。
初唐政治家,文学家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南朝·梁·萧绎《望江中月影诗》。这两句大意是:澄澈的江水中涵容着一轮皓月,水波月影上好像浮着青天。形容江面的浩淼无涯,月亮好像“涵”于江中,天宇好像浮于水面,气势颇为壮观,“涵”、“浮”二字用得生动而富于想象。可用来描写江间明月。
南北朝时期梁皇帝 萧绎 《望江中月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