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进行仔细考虑安排的生活,不值得一活。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2.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3.你要知道科学方法的实质,不要去听一个科学家对你说些什么,而要仔细看他在做些什么。美籍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4.科学所以叫作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斯大林
5.每人都看自己的前面,但我看自己的内部,对于我,只有自己是对象,我经常研究自己,检查自己,仔细探付自己。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 蒙田
6.一切对财富的过于仔细的关心都散发着贪婪的气味,甚至以一种过于有意的不自然的慷慨去处理钱财,也是不得去费心指挥和关心的。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思想家 蒙田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朱自清
8.如有美女告状,你该避开眼睛,别看她流泪,转过耳朵,别听她叹气,只把的状子仔细推究;免得她的泪水淹没了你的理智,她们叹气动荡了你操守。西班牙小说家 塞万提斯
9.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生命,可以说最宝贵的是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积累起来的。前苏联昆虫学家,数学家,哲学家 柳比歇夫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本句大意是: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和口到。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讲究三个“到”字: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这是几个重要的环节,朱熹的概括很精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博览,才能扩大知识面;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精粹,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三字经》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即从此句总结概括而成。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11.低眉不泣前时忧,拂袖一去山幽幽。默默的品味心境,淡淡的享受生命,放下杂念,稀释烦忧,平静的呼吸,仔细的聆听,不强求,不奢望,不慌乱,不迷茫,美丽、幸福的活着。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延参法师
12.上级交办的事情要怎样办:上级的命令都是对的,先仔细听进去。研究实际状况,有问题提出来试试看。自己不能解决,要及时向上级做报告。上级的指示,先说好,再实地做做看。实在有困难,再向上级提出,看着办。最好不要改变上司,让上司自己改变。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 曾仕强
13.取出信仔细看,眼球差点掉下来——是真的,他大哥已经和那“晓萱”干了那事!还洋洋自得以为从此锁住她的心了。他替他大哥着急,怪他显然落伍了,九十年代这招是没用的,时下男女之爱莫过是三个阶段——吻关系、性关系、然后没关系,大哥危在旦夕!赛车手、作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 《三重门》
14.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15.在我还是小神经时,有一回借了一套弗洛伊德全集,仔细地读了一遍。弗先生有个说法,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假如你是一只猪,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猪圈里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得不好。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